那么每个产业是否一定会出现一个类似BAT级别的互联网平台?如果是的或者说大方向正确的话,根据我们的实践探索,那么它应该有几方面的特征!
1.它是服务存量市场的
试想一个高速增长的传统产业需要互联网平台服务吗?在野蛮生长阶段,抢地盘,粗放发展,靠资源和关系盈利,平台能带来的价值和传统模式相比不值一提。再换个角度讲,平台的诞生环境应该是产业发展的拐点,从紧缺到过剩,或者是结构性过剩或者不均衡状态下,产业链上下游过的都很艰难,产量和价格都增长了近一倍或者几倍,但是毛利却下降了一倍或者更多倍,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很多产业都是如此,开工率不足,产能浪费严重,流通效率低,资信环境差,大家都觉得苦。很多产业从业者开始积极思考路在何方?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都在尝试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模式。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就是为存量服务的。既然是服务存量市场,那么客户定位,服务模式的选择上要进行存量优化、存量整合、存量提效降本上,而不是妄图创造新增量,带着客户拓展新需求!
2.它是团结一部分打击另外一部分的
既然是服务存量而不是增量,那就不是普惠的。而是团结一部分,或者让一部分过的更好,把另外一部分扫出市场!
少中间化而不是去中间化。产业链里的中间商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不能去掉,而是要做到少而精,少而大。过去总是想着怎么颠覆旧格局,创造新时代,事实证明传统存在即合理,要优化不要颠覆,想着颠覆的平台基本上被清理出市场了,或者很多平台没搞清楚你的客户是谁,天天想着颠覆客户,客户都没有了平台存在的价值也没有了!
利润是在存量市场再分配,平台的价值就是建立再分配的规则和机制。那么团结那一部分呢?这个和消费互联网不同,不是得屌丝者得天下,而是要服务好高端客户,在一个区域头部前几名客户,平台一开始出现没有比他们的采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强,尾部客户服务成本极高,那么应该服务腰部以上,头部以下的客户,这类客户好切入,成本收益率合适。
3.它是跨业态(上下游,周边服务行业)的连接服务平台
每一个产业链运转完成,都是一大批多业态参与者共同完成的。比如电煤产业链,交易链上煤矿,贸易商,电厂;物流链上有集运站,港口,物流园区,汽运,火运,船运等主体,资金链上有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周边服务的有质检,保险,交易中心,价格指数等服务机构。跨界多业态集成是平台产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4.它的底层逻辑是供应链管理,而不是互联网效应
做产业互联网总是不自觉的用消费互联网的逻辑和打法来操作,大部分都是行不通的。我们看看消费互联网的几个效应在大宗行业是否存在。
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对于产业链熟人圈子生意模式来讲,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创造一锤子或者两锤子的生意机会,但粘性不足,可替代性强。几千万的订单,长期合作不见酒桌交易文化远大于互联网价值。
网络效应是存在的,尤其是跨边网络效应,跨业态网络效应,跨业态信息不对称和寻找最优方案是对参与者都有价值。
边际成本,消费互联网模式下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假设规模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盈利,这个颠覆了原来模式的成本费用结构。但是产业互联网的随着规模增长到很大,而对客户服务的边际成本会趋于零吗?京东和苏宁比,京东在线卖的货越多,边际成本月底,盈利的结构和苏宁不同。但是产业链客户不会随着交易的互联网上线而让交易场景和物流场景发生重大变化,交易流上的边际成本很难趋于零,导致很多平台规模越大,亏损越多。但是跨业态的边际成本降低是存在的。
免费,免费是消费互联网惯用的策略,希望达到规模效应。但是tob这个是绝对愚蠢的策略,免费意味着补贴和烧钱,2b行业烧钱烧不出一个行业习惯和粘性来;另外通过免费获取的客户,往往忽略和找不到客户的真实需求,误导平台精力耗散于一堆客户不买单但叫好的伪需求。
长尾效应,消费互联网最牛逼的地方就是发挥长尾效应,极低代价服务了屌丝和个性化需求;而产业互联网则是干掉长尾,专注服务于一批优质客户,干掉另外一批!
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是供应链管理,那么按照基本逻辑应该规范,增效,降本!
5.它是垂直商品品类平台,很难跨品类服务
消费互联网的终端场景是C,不管买手机、电视、水果、服装,还是其他生活用品,终端具有一致性。但产业互联网,每一个商品品类的终端都不尽相同,比如煤炭动力煤和焦煤是两个供应链条,差异很大:钢材和煤炭的供应链又完全不同,不可能在一个平台能服务好两个品类的商品供应链!其后台逻辑底层就不同!
6.它的基础业务能够收集整个供应链的数据
这种数据不是工商税务舆情等周边数据,而是业务链结构性数据,是具体业务场景下交易,物流,资金三流闭合的数据。我们用IOT在底层收集数据,用区块链记录数据,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希望发挥出上帝之手的价值,这些数据的分析前提是真实,及时,结构全面,且经过标准化清洗的数据。供应链金融无疑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能够将链条的交易,物流,资金数据收集并闭合应用!
7.它是产业—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体
产业与金融的结合完美的业务是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资产金融化的过程;科技对于产业是升级改造的过程,推动产业的在线化和数字化,是对产业底层的改造。产业的底层资产本质就是供应链资产,不是某一个商品,而是一个商品链条的四流,推动底层供应链资产四流数字化和在线化;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推动金融服务更有有效、智能化;三者融合就是产业供应链资产的金融化和科技化,即供应链资产的数字化、在线化、金融化与智能化配置。
产业互联网的底层是产业供应链资产的互联网化+金融化,它的操作逻辑应该是供应链优化与金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