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分析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

2020-03-02 11:27:15


作者:王剑、陈俊良、李锦儿
来源:王剑的角度

疫情对银行业带来短期冲击
在疫情仍在演化、诸多企业延迟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全国上下都高度关注疫情可能对居民生活、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包括延长小微企业还贷期限、定向降低贷款利率以及贷款财政贴息等措施。经济基本面短暂受到压制以及政策引导银行让利实体等因素,加大了市场对银行经营压力的担忧,干扰着银行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1.1 疫情对银行业冲击体现在哪些方面
短期来看,疫情对银行业量价质各核心指标确实直接构成冲击,主要是信贷需求下降、部分客户坏账和让利等方面,即“量质价”全方面受到影响。
信贷需求下降: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延迟复工复产,企业信贷需求偏弱,甚至出现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前还贷的情况。因为这笔贷款本来是用在元宵节前后复工复产阶段,但是现在复工复产推迟,企业不愿意承担贷款付息成本,因此提前还贷。同时,疫情还没有完全被控制住,对经济的冲击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银行信贷投放风险偏好也会有所下行,2020年一季度信贷整体将呈现供需双弱的格局。
往年出于“早投放早收益”等考虑,银行倾向于年初多投放信贷,银行四个季度基本按照“3322”的节奏投放。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元,同比多增9526亿元,创历史新高,从占比看,2019年一季度新增信贷规模占全年比重的35%。
展望2020年,疫情对2月信贷投放可能产生较大负面冲击,3月信贷投放主要取决于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如果疫情得到控制,2月底企业能够陆续复工,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那么3月信贷投放有望恢复,若企业复工复产要到3月下旬之后,那么3月信贷投放也将大幅低于预期。
整体来看,信贷投放上,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新增规模和占比都将有所下降,疫情控制后大概率会出现“抢工”现象,弥补前期投资的下降,进而带来信贷投放机会,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规模不会缩减。

部分企业可能产生坏账: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和行业的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尤其是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微企业,部分企业可能产生坏账,主要看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在经营收入基本断绝的情况下,微观主体主要看企业现金储备情况和再融资能力。
关注疫情严重、管控力度大的区域。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像武汉、孝感等城市已实行封闭式管理,企业复工复产难度大,相关企业的贷款会出现一定数量逾期和不良贷款。其他地区受春节因素和防控措施的影响,预判不良率也会小幅上升。
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经营风险增大。春节期间,第一、二产业本身就处于春节放假状态,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但如果开工复工要推迟到3月之后,第二产业也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投放行业分布来看,2017年末,受疫情冲击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行业信贷比例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3%)、批发及零售业(7.2%)、住宿餐饮及娱乐业(0.9%),合计占比为17.4%(由于行业分类比较粗糙,贷款行业分类以借款企业营业执照上的行业分类为准,与贷款实际用途存在差异,所以该比重并不代表实际受疫情影响的信贷比例)。另外,如果开工复工延迟到3月份,需要警惕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制造业信贷投放比例为11.47%。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结果,34%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
疫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显示,29.58%的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收入下降在50%以上。不过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虽然在加大,但是份额还是很小,小微企业(普惠)信贷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重不到10%。保监会在2月7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年,普惠性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是3.22%,比2018年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同时,小微企业的不良占比是比较小的”,因此我们认为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对银行影响有限。
我们认为只要2月底企业能够陆续复工复产,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银行坏账就是可控的。主要是:第一,政策在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企业,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第二,企业盈利能力的短暂变弱未必会传导到偿付能力,只要复工复产企业现金流恢复,就不会产生很多坏账。

政策引导银行让利实体,净息差收窄。疫情对息差负面冲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市场因素,企业信贷需求下降,银行议价能力下降。第二,政策引导银行让利实体企业,带来息差下行的主要因素。
疫情以来,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银行针对特定行业给予减免利息、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支持,如“多家银行对湖北省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央行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贷款利率将不超过3.15%”等。这一部分的影响和特定行业(主要是防疫救灾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为主)相关较强,整体冲击不大。(2)引导LPR利率下降,目前正处于银行存量贷款定价换锚的敏感时期,LPR下行对银行净息差负面冲击较大。央行2月3日下调了逆回购利率10BP,2月17日下调了MLF利率10BP,2月20日1年、5年LPR利率跟随下行了10BP、5BP。
1.2 疫情对不同微观主体的影响
从银行具体业务、上市银行微观个体等维度来看,疫情冲击的力度存在差别。
对公业务
对公业务与经济波动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疫情冲击下,银行对公业务压力增大,具体影响取决于银行信贷区域、行业分布,以及客户资质,其核心是客户资质,即这些客户受疫情影响下的现金流情况。
行业维度:直接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第三产业信贷投放比例越高风险越大,但实际坏账取决于企业现金储备情况(客户维度)和再融资能力。我们统计了27家上市银行信贷投放行业分布,值得注意的是银行报表中披露的行业分类较为粗糙,且各家银行在行业分类统计上存在一些区别,计算出来的贷款占比与实际受影响贷款的比重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可以简单用来比较不同银行之间受影响的大小。由于很多上市银行并未单独披露比例较小的餐饮住宿和娱乐业(这些行业一般现金结算,现金流充沛,申请贷款不多)信贷投放规模,而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中含有较多城投类的贷款,因此我们计算余下两大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信贷投放比重,根据我们的计算,各家银行两大行业占比高低分化较大。但是,受疫情冲击的力度还得看每家银行的客户资质,只要客户现金储备良好,就不会暴露风险。

客户维度:受复工复产延迟冲击,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复工复产的时间。疫情给制造业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包括:(1)疫情导致企业订单下降,需求不足;(2)销售渠道受阻,企业已经生产的产品无法变现;(3)为了防控疫情,企业开工延迟。已经开工的部分企业,由于现代工业体系的产业链复杂,牵涉众多上下游,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原因造成开工效率偏低。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承担人员工资、厂房租金、借贷利息等刚性费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增大。关于是否会对银行的经营造成较大压力,主要取决于复工的进度,若近期企业能陆续复工,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那么其实误工时间也就2周左右,因为春节前后本身就是制造业放假的,大部分民企往年复工时间也在元宵前后(今年是2月8日),因此受影响相对小;若复工推迟到3月中下旬,则复工就推迟了一个月,这对现金储备较差的中小企业会造成较大的压力。
从27家上市银行信贷投放结构来看,农商行制造业信贷投放比例偏高,且农商行以中小微企业客户为主,此类企业在疫情中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农商行所在区域复工时间推迟到3月中下旬,则需要密切警惕相关信贷风险。

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因此疫情对零售业务的冲击大概率小于对公业务。具体来看:
个人经营性贷款受冲击较大;
如果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以信用卡贷款为主的消费贷和按揭贷款会出现坏账。

疫情对按揭和消费贷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量和质上,对价的影响微乎其微。消费贷利率与LPR基本不挂钩,按揭则跟着5年期LPR走,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5年期LPR大幅下行的概率不大,按揭存量重定价也要到2021年初。总而言之,零售信贷中按揭比重越高的银行,受疫情冲击越小。大行按揭比重就明显高于同业。

消费贷和按揭贷款主要看未来失业率。参照2003年SARS失业率回升0.3个百分点,失业率提升会带来个贷需求下降并且产生部分坏账,但具体影响难以测算。对银行个体而言,取决于零售客群资质,客群现金流越好、收入越稳定,受疫情冲击越小。比如大企业员工、公务员等白领客户,薪资待遇受疫情冲击的影响就很小,大行零售客群则主要对应这类客户;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损程度则较大,小型城农商行零售客群中这类客户相对较多;部分股份行信用卡贷款比重较高,但凭借大零售战略的优越性,零售客群资质也不错,预计风险不大。
个人经营性贷款此次疫情对个体工商户经营冲击较大,预计个人经营性贷款需求会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个体户会提前偿还贷款。但是对于坏账部分,我们认为个体户由于运营成本较小且可以快速采取裁员、关门等举措;同时,个体经营性贷款金额低且多为抵押类贷款,因此我们认为坏账风险相对可控。

1.3 总结:影响程度取决于客户资质
我们对疫情给银行带来的短期冲击做一个总结,我们认为:
整体来看,疫情冲击下经济基本面短暂受到压制,对银行业“量质价”各核心指标均构成压力,银行业信贷需求下降,部分地区及相关行业坏账暴露风险增大,政策让利实体带来息差下行。至于冲击的力度,则主要看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以及政策对冲的力度,只要能在2月底之前复工,经济活动恢复正常,疫情对银行业绩冲击就有限。
从上市银行业务类型来看,对公业务受疫情冲击更直接和明显,零售业务则取决于后续失业率等情况。对公业务方面,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到的冲击更直接和明显;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影响,取决于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基建等行业则受冲击较小。零售业务方面,主要取决于失业率情况;同时,疫情主要冲击零售信贷的规模和质量,对价的影响较小。
从上市银行微观个体来看,关注经营的区域、行业及客户分布,其核心是客户资质。受冲击更大的银行类型:(1)区域维度:疫情严重区域贷款投放比例高;(2)行业维度: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冲击更直接更大行业贷款投放比例高;(3)客户维度: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比例高。但整体来看,影响银行个体业绩的核心因素是客户资质,只要客户现金流储备良好或再融资能力强,经营压力就不大。综上,我们认为两类银行受疫情冲击较小,第一类是大行:客户主要以大企业客户为主,且基建、按揭等受疫情冲击较小信贷投放比例高;第二类是零售占比较高且客户优质的银行。
政策对冲,中长期影响有限
封城、限制人口外出、企业停产停工等举措使得我国经济在短期内受到冲击,但是,随着未来疫情好转,冲击将逐渐减弱,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也将在疫情过后集中反弹,带动经济回升。同时,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稳增长政策力度料将有所增大。从中长期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原有轨迹,疫情对银行的负面冲击也将随着经济回升而好转,银行自身也将调整经营策略来平滑疫情对业绩的冲击。
2.1 宏观政策走向
为完成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稳增长政策力度料加大。疫情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支持政策,通过强化信贷支持、减税减费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复工复产。随着各地鼓励复工的配套政策逐步落实到位,一旦疫情被彻底控制,企业复工的速度也有望超预期。但是,春节作为中国较大的消费场景,部分消费即使在疫情控制后也很难回补,消费需求下降对中上游制造业的影响也客观存在,如果202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不变,那么稳增长政策将加大力度。具体来看:
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合理充裕,继续引导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核心是宽信用。考虑到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大水漫灌的可能性非常低,政策核心仍然是通过LPR改革等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在2月20日LPR下行的基础上预计今年还会下行10-20BP。同时,央行也将通过降准、降低货币政策利率等方式释放长期稳定资金,预计全年仍有全面降准,以及多次定向降准的操作,货币政策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低位。
财政政策方面:降税减费和专项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加码可期。疫情控制后稳增长是核心,在房地产政策难以全面放松(但各城市会自行微调“因城施策”的具体措施),制造业投资受需求制约难以大幅反弹的环境下,财政政策将成为托底经济的关键,我们预计财政政策在年初预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力,来部分抵消消费需求的下滑
消费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呈下降趋势,再碰上疫情,整个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很可能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消费作为稳定经济和提升经济质量的关键因素,刺激消费很可能成为疫情过后经济着力的重点,刺激汽车消费等政策有望出台。

2.2 银行经营之变
信贷总量影响不大,但投放节奏和结构会出现变动。进入二季度及下半年后,被疫情遏制的信贷需求部分有望得到恢复,考虑稳增长支持力度加大,预计疫情对银行全年信贷总量影响较小,但会改变信贷投放节奏。同时,信贷投放结构也会有所调整:
(1)财政政策发力,银行增加对基建相关产业的贷款投放;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继续得到信贷政策支持,投放力度加大;
(3)为对冲贷款收益率下行风险,银行会积极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在平衡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后,会加大投放收益率较高的消费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

相关推荐

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解读:1)该规定出台是票交所针对商票假冒问题发布的第一个正式应对措...
| 2020-03-01 21:34
近期,招商银行国际业务中心高级国际结算师赵贺成功入选国际商会(ICC)银行委员会2020-2021年度贸易传承人项目(S...
| 2020-03-01 18:40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银保监会向各银行保险机构下发了《关于预防银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金融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
| 2020-03-01 15:54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和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电视电话)会议,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梁涛同志出席会议并...
| 2020-03-01 14:46
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2月28日...
| 2020-03-01 14:13
预计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将直接创造920亿元、1.1万亿元和2.9万亿元经济增加值,十年间的年均复合...
| 2020-02-29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