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庄主
来源:国行智库(ID:jinrongjianghu123123)
【正文】
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重组事件以来,市场多在讨论其最终的去向。2020年1月7日与2月6日(刚好相隔一个月)徽商银行的两次董事会决议让包商银行事件的走向越来越清晰,包商银行被重组拆分的命运显然已无法避免,而在包商银行事件中曾身陷泥淖的徽商银行浴火重生,成为最大的赢家。
一、徽商银行前后两次公告对比
徽商银行分别于2020年1月7日(周二)与2月6日(周四)召开两次董事会,对其重组包商银行事件具体说明,毕竟徽商银行作为港股上市公司且股权投资比例超过5%但低于25%,因此有披露相关信息的义务。
相较于一个月前的1月7日,此次公告对诸多细项进行了明确,如新设省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注册资本、各类股东及持股比例)以及收购相关资产的信息(如包括全部四家跨省分行及对应资产负债、员工、事业部、固定资产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徽商银行的定增事项不需要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而其余三项仍需2020年2月22日的股东大会审议(问题应该不大)。
二、徽商银行成为包商银行事件中最大的赢家
在包商银行事件中,徽商银行曾身陷泥潭,但在安徽省政府等相关各方的斡旋下,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还成为最大的赢家,既获得了监管的好感,还以较低的代价获取了较多的政策资源和业务资源。毕竟包商银行除关联交易和股东问题之外,仍可算作一家非常不错的银行,特别是其在零售业务方面的发展。
(一)徽商银行与监管部门以及省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
2005年12月由安徽省内6家城商行和7家城信社联合重组而成立的徽商银行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即由合并而来,随后的江苏银行、晋商银行、中原银行等均参照此模式而成立。事实上徽商银行的成立离不开银监会的支持,2004年4月银监会第一任主席刘明康在安徽调研时才首次提出城商行联合重组的构想,2005年初刘明康主席再次与安徽省政府商讨此事才促成了徽商银行的成立。据此徽商银行与监管部门以及省政府之间的关系可见一斑,这样看来此次包商银行事件中,身陷困境的徽商银行再次成为监管部门的宠儿似乎并不奇怪。
同时考虑到2020年初徽商银行便发布公告且之前分别于2019年11月15日和8月28日召开过董事会会议,因此个人判断徽商银行接管包商银行跨省分行以及参股设立新银行这一事件至少应始于2019年11月之前。
(二)获得超过450亿元的资本补充许可以及理财子公司获批
徽商银行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体现在诸多事情上。通过包商银行事件的最终走向来看,我们推测徽商银行2019年以来享受到的诸多政策倾斜应与此有较大关系,应是和监管部门博弈的结果,其中博弈的筹码应该就是包商银行的债权如何处置的问题。例如,
1、2019年8月2日获准发行100亿元的永续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同时根据徽商银行披露的信息,其2019年9月底的净资产规模为777.42亿元,34.7875亿只H股和86.76051211亿只普通股,则大致估算徽商银行的每股净资产约为6.30亿元,同时按照定增17.35亿内资股和公开发行6.95亿H股的计划则预计可合计募集资金达到153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徽商银行2019年以来将可以通过定增和永续分别补充153亿元的核心一级资本和100亿元的其它一级资本(合计253亿元的一级资本)。
2、2019年8月21日,徽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获批(注册资本20亿元),这在城商行的排序中也较为靠前,目前仅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徽商银行等5家城商行的理财子公司获批。
3、未来2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发行也基本可以获批。这意味着2019年以来徽商银行将可以补充453亿元的资本。
以上事件的发生时间点均在包商银行事件之后,显然目前尚没有城商行能够同时享受到以上政策倾斜。
(三)机构网点布局更具竞争力
2019年底,徽商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位居城商行第6,仅在宁波银行之后。而在前十大城商行中,除徽商银行仅拥有1家跨省分行(即2009年成立南京分行)外,其余九大城商行均至少拥有3家跨省分行。
这显然不符合徽商银行第六大城商行的身份,因此由徽商银行接手包商银行的异地分行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也显得较为合情合理、不偏不倚。收购包商银行的四家跨省分行后,徽商银行的省外机构网点布局将延伸至南京、北京、深圳、宁波与成都五个地方。横跨长三角(南京与宁波)、环渤海(北京)、珠三角(深圳)与成渝地区(成都),在城商行中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除拥有以上5家跨省分行外,徽商银行还拥有两家非银机构,分别为持股51%的徽银金融租赁公司和持股20%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公司。
(四)徽商银行并不是第一家持有银行股权的城商行
事实上国内已有城商行持股其它地方性银行的案例,如北京银行持股廊坊银行(3.57%)、南京银行持股日照银行(20%)和芜湖津盛农商行(30.03%)、杭州银行持股石嘴山银行(19.80%)、成都银行持股西藏银行(5.302%)、重庆银行持股三峡银行(4.97%)等等。
三、被拆解后的包商银行
(一)省内由新成立的银行接手、省外由徽商银行接盘
根据徽商银行的公告,包商银行的省外分行和事业部将由徽商银行全盘接收。而我们之前判断包商银行省内的分支机构将由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银行和乌海银行等3家内蒙古本地银行接手,不过目前来看在内蒙古地区新成立一家省级地方法人机构接手包商银行省内分支机构已成定局。
我们预计重组后的包商银行将会以新的身份出现(也即进行更名、可以会叫呼和浩特银行或蒙商银行等),事实上这在城商行史上已有先例,如万州市商业银行重组为重庆三峡银行、汕头市商业银行重组为广东华兴银行、湛江市商业银行重组为广东南粤银行、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经中石油重组后总部迁往北京更名为昆仑银行等。
所以现在我们便可以想想新包商银行将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了。
(二)新包商银行总资产约为2000亿元
新包商银行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但是根据徽商银行36亿元的出资以及15%的持股比例,新包商银行的注册资本应大致为240亿元,之间相差40亿元。
我们预计这40亿元很可能会被用来偿还原包商银行的相关债务。同时根据商业银行通常93-95%的资产负债率,大致判断新包商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约为2000亿元。
按照徽商银行36亿元的出资以及15%的持股比例,预计新设立的省级城商行注册资本约为240亿元,对应总资产规模约为2500亿元左右。
(三)包银消费金融已引入新浪、阿里作为第二大股东
目前包商银行的控股子公司包银消费金融的股权也已经发生了变更,新浪、阿里纷纷入驻。2019年6月18日,包银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至5亿元,其股权比例分别为:包商银行持股44.16%(先前为73.60%)、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持股40%、深圳萨摩耶互联网科技持股15.60%。
其中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为微博网络(香港)的全资子公司,而后者的前两大股东分别为新浪(45.20%)和阿里(30.40%)。这意味着徽商银行通过持有新包商银行15%的股权比例可以间接和新浪、阿里等互联网公司搭上线,对徽商银行本身的业务发展也有较大的助力功效。
四、其它事项
(一)徽商银行对包商银行的原先债权在180-200亿元之间
徽商银行对包商银行的债权主要体现在两部分,即存放同业和同业理财。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在包商银行的债权人徽商银行损失近60亿元左右(其中同业存单损失30亿元),则按照包商银行的70%的处置方案(即同业机构的保障比例为70%),则大致可推算出徽商银行对包商银行的债权在180-200亿元之间。
而根据之前的处置方案(即按照70%给予兑付),那么剩余的60亿元则通过债权转股权和债权转资产的形式来解决,即36亿元债权转为对包商银行的股权(15%),另外24亿元转换成对包商银行跨省分行收购的一部分对价,同时徽商银行再通过定增和公开发行H股来解决剩余对价,这意味着合计算起来徽商银行不仅没有亏损,反而还因祸得福。
(二)徽商银行的资本补充说明
1、根据徽商银行披露的2019年三季度报告,其净资产规模为777.42亿元,34.7875亿只H股和86.76051211亿只普通股,则大致估算徽商银行的每股净资产约为6.30亿元,同时按照定增17.35亿内资股和公开发行6.95亿H股的计划则预计可合计募集资金达到153亿元左右。
2、发行100亿元永续债可补充其它一级资本100亿元,定增和公开发行153亿元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153亿元,也将导致一级资本净额增加253亿元。
3、投资36亿元和20亿元设立理财子公司将减少核心一级资本净额56亿元,同时增加风险加权资产700亿元(56亿元*1250%)。
这里只是简单估算,经过以上动作,徽商银行调整后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3%、10.78%和8.98%,均有明显提升。当然如果考虑到从153亿元扣除56亿元后的近100亿元,用来收购包商银行的部分资产和负债,则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则预计和今年9月底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