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行家杂志(ID:The-Chinese-Banker)
编者按:纵观2019年,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本压力,风险资产增加、盈利增长变缓;2019年,永续债成功发行,引发资本工具创新;2019年,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2019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方面依法联合接管出现严重信用风险的包商银行;2019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扬帆起航;2019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2019年,主权数字货币研发加速;2019年,央行完善LPR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新进展;2019年新修订的证券法落地……
金融行业的冷暖往往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同时也是金融人的体温计。过去几年我国金融行业高速发展,虽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但也留下诸多风险隐患,始于2017年的金融行业严格监管,转型的阵痛尚未过去,恰逢宏观经济下滑,中美贸易战全面爆发档口,后续暂时衰退不可避免,广大金融行业从业者也在瑟瑟冷风中感受到真正的寒冬。
在此特殊背景之下,注定要涌现出一批不平凡的金融家,作为中国金融业困境中转型突围的领路人。为此本刊从这些不平凡的银行家中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位作为“2019十大金融人物”,以此来展现他们的超凡智慧和经典之作,也在历史的华章上铭刻他们的卓越功绩。
易纲:
“以我为主”把握大国货币政策
2019年,中国经济遭遇了罕见的内外双重压力,内部增长动能不足,外部中美贸易战叠加全球货币宽松环境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带来了严峻考验。在多重目标之下,货币政策的摆布需要实现更多方面的综合平衡,对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施行中的前瞻判断、多方平衡和精准把控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严峻形势,易纲带领人民银行坚守初心、保持定力,不畏外部压力、拨开迷雾笼罩,以“币值稳定”为坚定目标,坚守“以我为主”的独立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增加抓手,有效实施了逆周期调节,维护了货币政策的稳健,不仅冲破压力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更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更大实效,为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示范。
2019年初开始,世界范围内迎来了降息大潮,有20多个经济体先后降息,美联储更是连续降息三次,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并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带来极大冲击。面对外部降息形势,易纲带领人民银行牢固坚持了“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原则,在充分研判外部冲击影响基础上,始终以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核心诉求为目标,以服务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为基本方向。在人民银行努力下,我国货币政策保持住了定力,坚持住了稳健取向,进一步加强了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住了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大体相当的增速,控制住了杠杆率,在全球货币宽松之下没有开启“漫灌”的货币“水龙头”。人民银行坚守稳健货币政策在全年取得了积极效果,整体信用收缩风险明显缓解,市场信心得到提振,社会预期被有效逆转,对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国民经济保持发展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离不开丰富的工具和抓手支撑,人民银行在2019年从供给侧出发实施了多样化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丰富,并进一步积累了实践经验,在有效增强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同时取得了良好实施效果。易纲带领人民银行基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择采取针对性手段,有效发挥了货币政策定向引导作用,综合搭配和运用降准、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特别是,2019年人民银行将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了关键一步,在进一步实施LPR应用基础上,于12月底发布了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正式公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的全面落地,将扫清利率彻底市场化的关键障碍,而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将深远影响中国金融体系运行逻辑。
在维护货币政策稳定独立的同时,易纲带领人民银行将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能发挥到了实处。2019年,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人民银行进一步在用好信贷、债券、股权的“三支箭”政策组合上下大力气。在“三支箭”同时发力推动下,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全年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在人民银行大力推动下,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4.27%,远超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速。
在内外部发展因素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不利形势下,自2018年3月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以来,易纲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稳健的风格,实现了货币政策在多重目标下的巧妙平衡。易纲是一个既客观又有情怀和责任感的人,在“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全力做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服务,既要“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证“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
郭树清:
深入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这也是金融监管机构的使命和责任。尤其是近几年,面对经济增长压力和复杂的外部形势,监管机构在维护金融体系“服务增长”和“风险减少”双方面均高效发挥职能,实现了金融服务的稳定和风险防范的主动出击,有效践行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从金融体系层面坚决维护和服务国家战略决策。自2017年以来,郭树清带领下的银保监会始终将整治金融乱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成果。
齐心协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2019年,郭树清带领银保监会在巩固前期风险整治工作基础上继续主动出击,在多个层面取得了风险拆解的实质性进展,集中体现在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拆解影子银行、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和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等方面。在持续雷霆发力下,不法金融机构和金融集团得到整治,违规行为得到遏制;影子银行风险得到有效处置,交叉金融业务规模大幅降低;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存款等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得到专项处置,违规P2P被大幅压降。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深刻感受到了金融风险整治带来的变化,曾经屡禁难止、花样翻新的“金融骗局”大幅减少,助力社会信用氛围进一步提升。
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防范风险与改善金融服务并重,并致力于将二者紧密结合。2019年,郭树清带领银保监会在整治风险的同时,着力推进实现金融服务的结构优化和效能提升,并在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银行业,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银保监会要求其加大不良贷款暴露和防范力度,通过经营提升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在国有企业经营中,在努力稳定经济总体和各主要部门杠杆率的同时,银保监会采取措施重点降低了国有企业负债率水平;在地方存量风险化解中,在坚决遏制增量的同时,银保监会采取了稳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量风险的具体措施;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房地产业,银保监会采取措施进一步抑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助力稳房价、稳地价和稳预期;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方面,银保监会出台措施鼓励多渠道补充资本。同时,为稳妥应对外部冲击,银保监会积极布局,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竞争力。2019年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之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格局更加广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在2019年迈出了更大、更坚实和更自信的步伐。2019年,郭树清带领银保监会制定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落实各项实施细则,并同步持续完善审慎监管规则,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确保节奏稳健和风险可控。2019年1~10月,银保监会批了准18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筹建申请,批准了15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开业申请,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各项措施的推动和保障下,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将不负重托把银行业监管好”,是郭树清在上任银监会主席(彼时尚未设立“银保监会”)时的坚定承诺,在两年多雷霆施策下,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整治,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两年多来,郭树清在“把银行业监管好”及“把金融业监管好”的道路上朝乾夕惕、不敢懈怠。郭树清一直强调,“金融监管部门最大的职责就是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必须高度重视,一刻不能疏忽。” 2020年,在银保监会的初心和使命之下,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将进一步消除,金融体系将更加稳定,金融服务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易会满
怀敬畏之心,掌舵中国资本市场
证监会主席是一个备受瞩目,同时也被外界视为“火山口”上的职位。过去历任证监会主席多有临危受命之意。2019年1月30日,易会满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成为继肖钢、刘士余之后的第九任证监会主席。上任后,易会满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外部贸易环境恶化、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债务风险增加、房地产市场调整、市场投资情绪减弱等方面的风险,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也在影响资本市场。几乎所有业内人士和广大股民都在关注着这位来自银行体系的新掌舵人,将会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
履新伊始,面对角色转换的挑战,易会满提出了“四个敬畏、一个合力”,表明了其不敢懈怠之心和智慧监管之志。敬畏市场,就是要尊重规律、敬畏规律、遵循规律,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敬畏法治,就是要依法治市、依法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敬畏专业,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敬畏风险,坚持底线思维、运用科学方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一个合力,就是要主动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回望2019年,必定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大年。这一年,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热烈氛围。6月13日,科创板顺利落地,注册制试点同步平稳推出;9月10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出炉,清晰标注了12个改革方向;10月18日,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优化重组上市监管制度;12月28日,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落地;2019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程明显提速,无论是QFII、RQFII等便利外资流入措施落地,还是外资机构股比限制逐步取消,都带来了明显的市场变化;推动出台私募基金条例,抓紧修订私募基金监管办法,完善基础制度建设。改革举措密集的落地和监管层持续的发声,让市场感受到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易会满正带领证监会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按照“稳中求进、做好协调、能办快办”的原则,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
细数易会满就任证监会主席之前的经历不可谓不精彩,就像一则惊喜不断的偶像级励志故事。出身浙江苍南农村,从工商银行杭州市分行基层员工一路稳扎稳打,成为工商银行行长、董事长,直至就任证监会主席一职。易会满的脱颖而出被金融业界视为“逆袭”。而这逆袭,非一时之功,铺就这条逆袭之路的是实打实的业绩和成就。在易会满掌舵下的工行,资产规模突破20万亿元,利润保持高速增长,资产质量逐步改善,被誉为“宇宙第一大行”。可以说,工行从专业银行起步,稳中求进,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超级大行,是与易会满清醒的头脑、长远的战略眼光、居安思危的意识分不开的。
迈向2020年,让我们期待易会满带领下的证监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不动摇,尊重市场规律,保持改革定力,努力谱写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陈四清:
勇担新使命,扬帆再起航
2019年是陈四清掌舵行业龙头、金融旗舰工商银行的首个年度。新时代赋予金融工作新的使命,新时代呼唤金融工作新的作为,新时代筑造金融工作新的舞台。陈四清带领工商银行党委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金融工作三大任务,在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金融企业的征程上,行稳致远、砥砺前行。
在传承创新中再创新篇。2019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度,陈四清离开了工作近30年的中国银行,离开了这家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肩负党中央的重托,接过了工商银行的指挥棒。凭借坚定的政治信念、高超的管理能力、卓越的领导才干,陈四清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完成华丽转身,实现工商银行管理层的平稳过渡。他深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之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符合工商银行经营实际的管理机制,坚定走出具有工商银行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陈四清带领工商银行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强根塑魂。他大力倡导“比”的思想,以市场最优、同业引领为目标,为工商银行注入新的激情与活力,更加激活了工行人斗志昂扬的“冠军”之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各项存款增量超过2万亿元,稳居同业首位;实现净利润2526.88亿元,同比增长5.23%;不良贷款率1.44%,连续11个季度下降;打造了近几年最优经营业绩。
在开拓进取中勇担重任。面对2019年国内外复杂局面,陈四清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心存“两个大局”、站位发展全局、谋划改革新局,坚定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以“稳”的质态,实现“进”的质变。他先后走过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中部等地区,多次主持召开区域发展座谈会。在陈四清的带领下,工商银行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精度和广度,坚持增量与存量并轨管理,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力促货币政策传导和“六稳”落地,实现稳增长与控风险有效平衡;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制造强国”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42万亿元,行业第一;普惠贷款增幅超过50%;建立“贷+债+股+代+租+顾”全口径融资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渠道、更低成本的金融活水。
在转型求实中变革图强。始终坚信变革图强才能引领银行再造发展,陈四清带领工行领导班子,贯彻新发展理念,规划新战略蓝图,推进新改革部署,打造工商银行“大象起舞”的转型发展局面。坚持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他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力推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帮助工商银行重塑市场竞争优势,找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增长极,倾力建设好人民最满意商业银行。他指出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金融变革的主导性力量,带领工商银行发布“ECOS”智慧银行工程,推进工商银行产品架构与科技体系迈上新的台阶;坚持打造业界最优手机银行,实现“一机在手、尽享所有”的极致客户感受。他始终保持国际银行家的战略眼光,放眼全球变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发展机遇,开创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方向,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陈四清将带领工商银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履行新使命、强化新担当、助力新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十四五”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田国立:
开启“第二发展曲线”
2017年7月,田国立卸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时隔18年后重返中国建设银行,于同年10月正式担任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期,中国银行业面对新的形势和使命,需要在坚守初心、稳步前行的基础上,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和与时俱进的金融服务,需要以勇于担当的气魄、服务大众的责任和开拓创新的勇气,聚力实现转型升级,助力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3月,建设银行正式宣布跳出银行发展第一曲线,开启探索“第二发展曲线”的新征程。在新时期转型发展探索上,建设银行走在了前列。
作为共和国建设的金融主力军,建设银行的发展是中国银行业改革转型和行稳致远的集中缩影。2014年,在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设银行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能力”不仅为建设银行,更为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银行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田国立回到建设银行后,带领全行继续深化在“三个能力”上的探索和实践,在战略布局和业务创新上更加紧扣时代主题。
田国立带领建设银行应时而为,提出了大力发展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为核心的“三大战略”。战略的实施有效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风险内控管理,推动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建设银行的成效在同业中遥遥领先。截至2019年9月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2925.09亿元,贷款客户较年初新增24.79万户,均大幅领先同业。
在丰富和深入实践“三大战略”基础上,田国立带领建设银行审时度势、把握未来,进一步提出了“第二发展曲线”战略,被行内称为建设银行的第二次创业。“第二发展曲线”可是说是对新时期银行业定位的再思考和银行文化的重塑,聚焦于回应时代矛盾和解决时代痛点,既符合建设银行自身发展历史逻辑,又为其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正如田国立所言,只有符合价值逻辑、解决真实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会具有不竭活力。
在正确的战略和理念引领下,在田国立的布局和带领下,建设银行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资产增长较快,结构持续优化,盈利水平更加稳健。2019年前三季度,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58%和5.83%,不良贷款率较年初继续下降,下降0.0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水平处于同业领先地位。此外,在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2019年以来个别银行风险事件爆发后,建设银行作为重要力量参与到风险化解中,体现了大行的担当意识和综合能力,展示了中国大型银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使命感、责任感。
再归来,初心如磐。在近36年的金融工作历程中,田国立有超过18年是在建设银行,对建设银行的感情十分深厚。除建设银行外,田国立还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信集团等机构和多个岗位工作,一直未曾离开金融行业。虽然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现代化发展多个重大历史时刻,但时刻居安思危,保持了足够的风险意识,时时警醒自己从事金融工作不能“坐在灰犀牛背上狂欢”,对处理复杂问题则具有独到的认识和丰富经验。
田国立本科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彼时,该校是与吉林财经、四川财经等比肩的优秀财经类院校。目前,依然在尽心服务和深刻影响中国经济金融界的多位理论和实践巨擘,都曾是这几所院校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才俊。2014年9月,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三次会议上,田国立当选为中国银行业新任会长。2015年6月,田国立当选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同年,入选“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2018年3月,田国立再次全票当选并连任银行业协会会长,在继续引领协会务实工作的同时,将会为中国银行业新时期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刘连舸:
架起金融助力中外交流新桥梁
2019年6月28日,刘连舸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而恰在一年前,刘连舸出任中国银行行长,结束了中国银行连续11个月行长空缺的状态。自2018年6月调任中国银行以来,刘连舸在中国银行已工作一年半。此期间,恰逢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前行、对外开放进入更高水平的重要时期,刘连舸带领百年中行“承变革东风继往开来、奋争先之楫跨江越海”,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过程中架起了金融助力中外交流的新桥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后的第一年,更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格局更加广大,以第二届进博会为代表的对外交流活动,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全球化优势,标志着中国正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加速转变,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起点。作为进博会战略合作伙伴、唯一银行服务支持机构,中国银行调动了全辖28个部门、海外57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家机构、境内36家分行及近万家网点共同参与了进博会招展、招商及活动、服务、论坛等各项工作,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正如刘连舸在誓师动员大会上所承诺“以不一般的精神、不一般的干劲、不一般的担当,确保第二届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藉此盛会,中国银行服务中国对外开放的能力再上台阶,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再次经受住了世界级的考验。
作为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既要发挥对外优势,更要大力服务好国内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持续承压,金融业增长势头不复往昔,但中国银行在逆势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刘连舸到任中国银行后,秉承发展之基、继续创新夯实,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和普惠金融等领域实施了更加细化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进一步激发内部组织结构效能,在推动转型求实中落实变革图强,致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2019年一季度,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2%,净利润同比增长4.01%,同比业绩大幅提升,展现了蓬勃发展活力,并持续保持增长劲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7%和4.1%,不良率则在整体上升形势下季度环比下降至1.37%,取得了业绩增长和风险防控的“双丰收”。
积跬步,行千里。刘连舸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未离开银行系统,先后在人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履职,期间更有长达数年的海外驻点金融工作经历。从监管机构到大型银行,刘连舸的工作一直与“国际化”紧密相关,深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国际化运作、协作和竞争发展的波澜历程,丰富国际化经验也是他能够带领中国银行迸发竞争优势的保障。
本科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硕士毕业于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三十多年丰富从业过程中,在他的多位校友不断攀登中国经济金融界理论高峰抑或成长为实践巨人时,刘连舸亦不落后,而是同步前行,兼具学者之风。在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这一战略问题上,刘连舸从实践出发,更是思考颇为深,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有近百篇,这也成为其带领中国银行在金融对外开放中不断取得硕果的理论支撑。
刘连舸是一个务实的人,他雷厉风行不是体现在口号和辞令上,而是内化为行动自律和条理性的工作部署上。冷静而不浮夸、徐图而不放松,稳健、有序、有章法地推进战略不断执行,是一种大气的沉稳风格。刘连舸执掌大行多年,在媒体上也少见到他的“网红金句”。
年终岁尾,展望新春,2020年国际贸易环境依然充满变数,对我国的对外金融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刘连舸带领下的中国银行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将把自身发展进一步融入到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主线,继续发挥对外经贸金融服务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大“稳外贸”“稳外资”支持力度。中国银行也将架起助力中外交流的新桥梁,“为我国贸易强国战略实施以及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贡献金融力量”。
田惠宇:
努力推动招商银行形成3.0经营新模式
2019年,招商银行实现董事会换届并完成新管理层任命。田惠宇继续出任行长,距离其2013年9月任招商银行行长以来,迄今已经6年。期间,田惠宇全面推动招商银行由2.0经营模式向3.0经营新模式转变,推动招商银行发展模式和增长曲线发生改变。
在经济增长趋缓、金融监管趋严、金融脱媒严重的背景下,招商银行持续坚持“轻型银行”战略方向和“一体两翼”战略定位,积极稳健开展各项业务,总体经营情况良好,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动态均衡发展。资产规模由2013年末的4.02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6月末的7.19万亿元,成为首家资产规模超7万亿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零售转型成效突出,零售客户突破1.25亿,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占比由33.88%提升到59.84%。不良贷款总额532.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84亿元;不良贷款率1.23%,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降。
田惠宇领导的招商银行把握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保持2.0阶段所取得的结构和质量优势的基础上,以“金融科技银行”和“最佳客户体验银行”建设为依托,深入推进迈向3.0阶段的经营模式全方位升级。3.0模式转型的深层逻辑,就是要重构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
2018年,招商银行正式吹响了零售金融3.0转型的集结号,以“北极星”指标MAU为指引,重塑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2019年,发布招商银行App8.0,重新定义了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当前,招行零售客户总数突破1.3亿,招商银行App用户突破1亿。招商银行零售金融3.0转型,就是强化“人+技术”的组合,从而构建数字化的客户获取能力和数字化的客户经营能力,从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努力把获客的“开口做大”。
招商银行以生态化视角,重塑批发业务经营模式,持续探索批发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推动传统交易银行业务向产业互联网升级,尝试破解批发业务实质风险识别及管控难题,重塑批发业务的经营模式。招商银行以开放和智能为核心,持续提升科技基础能力。加快系统架构转型,打造开放型IT架构;升级大数据云平台,加大AI技术研究和应用;完善并发展标准分链、BaaS(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生态,应用数量累计达20个。
田惠宇在内部讲话中强调,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推动招商银行以开放、平视、创新为方向,重塑组织形态和文化氛围,以“蛋壳”平台和小团队创新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开放、平视、创新型文化氛围的建设。11月,招商银行发布“清风公约”,引发银行业热烈讨论。“清风公约”是招商银行刀口向内、自我革新,重塑组织形态和文化氛围的典型表现,开启招商银行组织文化向3.0时代转型。
尽管取得了优异成绩,田惠宇还是告诫大家:不要再被市场和媒体的鲜花和掌声所陶醉,也不要对各种批评耿耿于怀,要保持头脑清醒。他认为,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招商银行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前阶段,全行要时刻保有忧患意识,保持对行业、对规律、对规则、对客户,特别是对员工的敬畏之心。
谢永林:
整合口袋银行,推动平安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谢永林任平安银行董事长三年里,他反复强调“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经营战略。平安银行经过三年的转型、盘整,已经焕然一新。
科技赋能将从量变到质变。谢永林尤其重视科技的作用,认为科技之于银行的角色是赋能者、驱动者和最大推手。他一手打造平安银行科技中心,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平安银行全面转型为平台和生态银行。近三年,平安银行在科技领域投入很大,成效显著,成本收入比持续优化,语音客户的接待率已经达到80%以上,信用卡AI审批通过率超过90%。2019年9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客户数8123.4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0.5%,月活客户数2986.5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4%。通过持续优化功能体验,口袋银行真正构建了银行线上生态圈,实现从互联网用户到金融生活客户的转化。
零售业务实现重大突破。谢永林担任董事长之后,平安银行开始加速推动零售转型。他对零售转型进行了三阶段的规划:第一阶段是完成零售的条线化管理,推动零售在保持资产高质量的前提下做起来;第二阶段是零售除了快速发展,还要更协调、更精益、更科技,补齐存款和AUM端短板;第三阶段打造生态圈,要让我们的零售完全无缝的嵌入到集团打造的生态圈中。目前,前两个阶段均成功完成,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正迈向第三阶段,正在积极布局开放银行打造AI Bank,推动科技赋能,不断实现颠覆式创新。2019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85.96亿元、同比增长31.7%,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6.9%;零售业务净利润108.10亿元、同比增长19.1%,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突破新高,达到了70.2%。
对公业务蓄势待发。谢永林认为,在打造拥抱科技、拥抱生态的全新银行时,平安银行对公业务会成为集团团体金融业务的发动机,对公要为险资、个人业务的发展提供资产。投资收益需要优质资产的支持,在靠谱资产稀缺的市场环境里,对公业务尤为重要。而经过前三年的调整积累,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已经蓄势待发。
过去三年,平安银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与谢永林充分统筹协同依托集团金融资源有很大的关系。平安银行得以快速发展的两大抓手分别是集团客户资源的导入和金融科技的力量,集团科技力量的不断突破,也为银行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平安集团在房、车、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积极布局给平安银行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场景,对平安银行而言,不仅是切实的商机,亦是获取大量数据、夯实风控及营销模型的大好机会。
谢永林表示,未来,随着个人金融服务的后勤部、团体金融服务的发动机这些新定位不断做实,平安银行将构建强大的渠道能力、产品能力,将从综合金融的参与者变成主战场,平安银行与集团的协同将从物理反应升级到化学反应,甚至是核反应。平安银行的定位是全面拥抱生态,在集团成为场景运用的领导者,让智慧经营成为集团的先行者。
任德奇:
勇挑重担,实干兴行
2019年12月6日,交通银行召开全行干部大会,任德奇同志被中央任命为交通银行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这是自前任董事长转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之后,代为履行近8个月董事长职责后,作为交通银行现任行长的任德奇的一次晋升。任德奇于2018年6月自中国银行加入交通银行,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持续深化改革勇挑重担。作为国有第五大行,交通银行拥有深厚的改革基因,肩负国有银行深化改革的重任,对于任德奇来说可谓是使命和重托,显示出中央对其充分的信任。
勇担重任,开创交行改革发展新局面。彼时的交通银行正值改革进程关键期,任德奇独挑大梁。在此之前,任德奇先后服务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并于2014年7月,出任中国银行排名第一的副行长,2015年10月,兼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近三十年服务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工作履历,足以显示出任德奇本人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出色的领导才能,同时其在授信、风险、金融科技、普惠、国际等多个银行重要板块担当重任,表明其开拓创新、作风务实的领导风格。交通银行2019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交行实现净利润人民币(归属母公司)601.47亿元,同比增长4.96%;资产总额达人民币9.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1%;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4.22%,较上年末上升1.09个百分点。从业绩表现看,任德奇行长率领交通银行高管团队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助推经营管理与业务整合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激活内生发展,开创交行改革发展新局面。
锐意进取,激活交行内生发展动能。任德奇上任以来,一直秉持务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在改革创新方面稳扎稳打,将交通银行综合化、国际化的战略优势发挥到极致。自担任交通银行行长以来,任德奇审时度势,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积极参建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全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外发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目前,交通银行与全球127个国家地区的1066家境外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设立了23家境外银行机构。同时,任德奇推动交银理财子公司在业内率先挂牌成立,成为第一家在上海注册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是第三家获批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全力支持和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战略。携手中国邮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交行下一步新业务开发、新市场拓展构建良好平台;与跨境清算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方位发挥交行人民币跨境业务、离岸牌照和海外机构网络优势,为国际化进程增添新思维。
创新不止,金融科技赋能转型落地。任德奇上任交通银行行长以来,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将“科技赋能”“人才引擎”提升到全行战略高度,在金融科技领域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果频出,成为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任德奇不仅亲率高管团队推动长三角地区信息科技协作平台设立,专注于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金融科技如火如荼之际,任德奇审时度势,大胆谋划金融科技发展大计,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与银行业务应用深度融合。同时集全系统之力支持G60科创走廊发展,牵头成立G60科创走廊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推动落实“金融科技万人计划”启动交行-复旦联合模型实验室,构建“交银跨境e金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金融科技创新驱动战略落地,加快推进渠道转型。
张金良:
邮储银行“A+H”上市
完美收官,开辟新征程
2018年8月,拥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的张金良加入中国邮政集团。现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
张金良能力出众,综合素质高,属于智商和情商双高的商业银行家。在其带领下,“操刀”完成了近十年来A股规模最大的邮储银行“IPO”。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A+H”两地上市已完美收官。2019年12月10日上午,邮储银行在上交所IPO获得圆满成功(证券代码“601658”),A股发行价5.50元/股,“绿鞋”前募资金额约为284.5亿元,“绿鞋”后约为327.1亿元。公司总股本862亿股,本次上市流通股本29.74亿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为3.45%。
2019年邮储银行从监管单列变成第六家国有大行,正式成为最年轻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19年上半年,邮储银行资产总额、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分别为10.07万亿元、4.70万亿元和9.10万亿元,在中国银行业中分别位于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五位。这些亮眼成绩充分说明邮储银行的掌门人张金良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他恪尽职守,勤勉履职,开拓创新,在组织和推动邮储银行实施战略转型、调整业务结构、强化资本管理、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风险防范、提升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了“领头雁”的核心带头作用。
邮储银行具有天然的零售禀赋和独特的业务优势。“传邮万里,国脉所系”。自1898年邮政汇兑开办、1919年储金业务开办以来,邮政金融业务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张金良强调始终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在其引领下,邮储银行已成长为零售特色鲜明、投资价值卓越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他提出了始终坚持零售战略定位;始终要以“精进之雄心,创恢弘之伟业”进行深耕细作的发展理念。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个人客户数量近6亿户,覆盖超过中国人口总量的40%;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覆盖中国99%的县(市);个人银行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例高达61%。
张金良始终坚持“稳健审慎风险偏好,资产质量优异”的风控理念和底线思维。在其带领下,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率为0.82%,长期保持行业水平一半。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57%,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6%,均大幅领先同业。
道在日新,新者生机。张金良始终坚持科技引领,践行科技强行战略。他对邮储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策略导向,要加快零售银行科技转型,加大互联网金融、网上贷款、开放式缴费等平台建设力度,并建设面向未来的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要深化“云大移物智”金融科技新技术应用。要敞开怀抱,全面加强与头部互联网企业合作,形成多样化场景金融;要着力加大科技投入,每年将营收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2020年末全行信息科技队伍规模将再翻一番。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张金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满怀信心地带领邮储银行以A股IPO为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回报投资者。 未来已来,大象起舞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