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的快速蔓延,对全球供应链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疫情严重地区的供应链面临破裂和消失、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与重构、一些产业加速衰退与转移、供应链金融风险凸显。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保障世界经济稳定与有序运行,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发挥比较优势,联手抗击疫情,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和物流供应链畅通。我国要在严防严控国内疫情、有效管控国际疫情输入的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各国联手抗击疫情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
第一,各国加强联合抗疫,保障全球供应链节点安全。在病毒面前,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各国间要加强病毒检测交流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做法,携手共克时艰。各国要加强对机场、口岸的卫生检查,对于疫情严重国家游客,应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控措施。在优先保证国内需求基础上,向疫情严重国家提供必备疫情防控物资。
第二,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各国加强贸易合作和海关协作磋商,在有效疫情防控前提下尽快恢复国际航线、尽快解除相关贸易国的海关限制、停航、停运、拒收以及关税上调等管制手段,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壁垒,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要加强各国产能供需信息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建立疫情条件下的供应链产能协调多边合作框架;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探索相应的治理机制、决策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丝绸之路”,促进沿线国家核心生产要素、区域优势资源、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便利链接与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第三,发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作用,建立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发挥联合国、WTO、WHO等国际机构作用,在充分吸收各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建设,构建基于全球应急事件的供应链应急体制、机制和国际法律体系,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预警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构建全球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助力应急救援物资的全球协同调度。
第四,坚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世界各国应共同推动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强化各国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推动全球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构筑更高开放水平的区域产业链、科技创新链和全球价值链。我国作为全球化坚定推动者,可在全球性、区域性治理平台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我国应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
首先,统筹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与防范国际疫情输入。一是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尽快推进各省市的物流通道恢复,确保企业复工生产需要的原料和物资得到快速补给,居民网上采购日常生活必需物资和防疫物资得到优先保障;二是要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加强应急物资生产,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应急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完善区域性应急产业链。支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服务机构发展;三是在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的基础上,优先做好口岸城市和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的疫情防控物资战略储备,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物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保证物资充足,全力保障供应。全面升级国际疫情应对措施,防肺炎病毒国际输入。
其次,大力增强数字化能力,推动供应链效率变革。一是以数字化建设为目标,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基建”行动计划。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要放开数字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推动配套激励制度变革;二是要推动在线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同、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生产企业要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建设,积极推进敏捷生产、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服务企业要开展数字化转型,重视消费者安全性、环保化、定制化需求,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链条,积极推进智慧门店运营。物流企业要重视无人技术与装备在行业中的推广;三是鼓励企业加强供应链流程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可控及可预见的供应不确定性提前准备解决方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变革。
第三,加大金融风险监测力度,保障供应链金融安全。做好抗疫期间高风险金融机构信用、流动性、负面舆情等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工作,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的供应链条和金融链条。对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汽车制造、半导体、轨道交通、进出口贸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建立重点监测机制,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和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延长贷款期限和减费降息。
第四,打造供应链领先高地。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以特殊时期的超常规举措力保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正常运转,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护航。可通过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通过巨大的中国制造产能恢复,加大在防疫物资的全球供应保障,积极协调与其他国家港口、物流、海关、贸易、检验等供应链流程协同,为世界各国抗“疫”提供应急物资。
抓紧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关键供应商自给、实施供应链备链计划等方式,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强供应链弹性建设。积极发展应急产业供应链,重构突发事件应急供应链服务体系,健全应急供应链产能弹性机制。将非常规突发事件供应链应急能力作为评估企业供应链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景推演,推动企业在供应链技术、组织理念、流程、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应急变革能力。扶持领先企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优势企业对供应链的主导力和管控力,将我国产业优势长期稳定地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年3月17日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