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兴业人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记得2000年初,组织上宣布我主持全面工作,邀请行里为数不多的退休老同志座谈,求教请益。当时,全球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集体破产,本行也面临不少重大挑战,有的老同志担心“兴业的红旗还能扛多久”,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希望在见马克思之前,都能在兴业领到一份退休金”。此话如当头一棒,震撼不已!今天,言犹在耳,我已成了“老同志”的一员。
二十年来我不敢懈怠,唯恐辜负组织的信任、前辈的嘱托、同志的期许。尤其是这两年,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金融业环境深刻变化,我常自嘲“江郎才尽”,为了事业生生不息,应该让出舞台,由更加年轻有为的同志续写新的辉煌。年初以来我也多次表达这一意愿,近期夙愿以偿、如释重负,却又百感交集、思绪万端。作为兴业初创的68人之一,作为有着三十一年行龄的兴业老兵,离任之际,向全集团近7万名兄弟姐妹道一声珍重、说一声谢谢! 首先是感恩。我生于五十年代末,我们这代人可以说与共和国同苦共甘,同频共振。出生不久,遇上了最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开智启蒙踏入小学,轰轰烈烈的文革开始,从小学到中学刚好十年动乱,几乎无书可读;毕业后上山下乡,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拨乱反正恢复高考作为最初的幸运儿进入大学,毕业后成为“四化”干部;在八十年代后期经济改革深化时放弃“铁饭碗”进入银行,那时我完全是门外汉,觉得银行就是“管钱”的、是“金饭碗”,从没想过做好一家银行会有那么难,会面临那么多惊涛骇浪!从业三十多年来,经历经济环境大的动荡冲击就有本行开业初的国家全面治理整顿、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0年初银行业对外开放、2008年的次贷危机、近几年的“新常态”“下半场”等等。兴业就是在艰难困苦中,化危为机、浴火涅槃,实现了从地方、区域、全国、上市到中国主流商业银行集团的多级跨越。个人是渺小的,是时代锤炼了我们这代人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也给予了我们成就理想和抱负的巨大舞台,感恩伟大时代! 其次是感动。三十一年来,兴业以草根之身,从东南一隅崛起,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办行之初,不甘“拾遗补缺、找口饭吃”,立志要“为改革开放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坚持“依法经营、稳健经营、文明经营”,办真正的银行。1996年启动二次创业,在既无股东背景也无行政资源的窘境下,毅然跨出省内走向上海,率先成为区域性银行。2000年初,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内忧外困,提出建设“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确定“从严治行、专家办行、科技兴行、服务立行”四大方略,三五年间实现全国网点快速布局和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体系构建,在同类银行中唯一成功更名。2004年以来朝着“一流银行、百年兴业”坚定前行:同业首家顶格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首创多种当今市场资本补充工具;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将无人看好的绿色金融做到万亿规模,“名利”兼得;国务院改革试点行之外唯一获得信托牌照,开启综合化道路;强监管态势下发展模式和业务结构率先调整到位,“1234”战略剑指未来……回首来路,这些年我们努力破解金融同质化困局,逐步形成了被市场和业界广为称道的特色化经营管理模式、差异化改革发展样本,创造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兴业模式。今天的“江湖地位”,靠的是兴业人的共同拼搏和奋斗,凝聚着一代代决策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心血与智慧。对此,外界常有误解,片面归功于我,光环之下,淡化和掩盖了我的不少失误。惶恐之余,我无比感动! 最后是感谢。要感谢千千万万的兴业人。在 “一流银行、百年兴业”征程中,有许多干部员工离乡背井,异地创业;有许多同志长期在一线艰苦拼搏,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有许多中高层干部,经常拎包就走,一年行程数十万公里;基层更有无数无私奉献的同仁,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星夜银行”闪耀却让“万家灯火”阑珊。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些年为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公开场合我少谈成绩,多讲问题,对同志们要求高、批评多,即使私下汇报工作,也是攻瑕指失不留情面,很多同志对我“望而生畏”。尤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自己在能力、性格、修养和工作方式方法上多有不足,在一些人和事上难免有失误,甚至造成伤害。尽管如此,这些年来大家依然给予包容和信任,在此,表达歉疚之余,深深给大家鞠上一躬!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成就一家伟大的企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对于“一流银行”,我们这代人努力过;至于“百年兴业”,还要后来者奋斗不止!今天,我心中最响亮的声音依然是当年老同志关于退休金的那句话。当初之所以震撼,是其承载着对几千员工乃至几万家庭的责任。而今天,更是演进为对数以百万、数以千万、甚至数亿计的包括客户在内的无数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离任之际,我真心地期望,每一届接任班子的第一天都能重温这句话,并以之作为座右铭共勉互励,将责任与荣耀代代相传! (作者注:离任之际,许许多多同仁以各种方式表达关爱,谨以此文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