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
工行多行出现虚假贸易融资,多人被罚
又一组监管罚单来袭。上周五湖北银保监局连发11张罚单,剑指工行湖北分行多家下辖支行的虚假贸易融资问题,工行湖北省分行、十堰市分行等两级分行被罚380万元,5名十堰分行工作人员与4名支行负责人被追究责任。
招行武汉信用证违规
根据处罚公告,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办理信用证业务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的违规行,合计被罚30万,2人被警告。
渤海银行因票据违规被罚300万
根据处罚,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济支行某票据承兑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严重不审慎。
另外,通报提到,渤海上海分行存在5大违规:1.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该分行对某同业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合规性审查未尽职;2.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分行违规对外实质承担某同业业务的风险责任;3.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该分行对某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未尽职;4.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该分行部分贷款分类不准确;5.2016年6月至7月,该分行对某底层资产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未尽职。
贸易背景审查已从票据领域扩展
近来,已有多家银行密集因贸易融资问题收到监管罚单,涉及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贸易背景核查不审慎等原因。本次工行湖北省分行系统三级分支机构悉数被罚,也显示出监管对于违规进行虚假贸易融资问题的高度重视。
贸易融资是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行为,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当国内外汇率、利率存在差异有利可图时,当经济不景气、企业贷款困难时,一些交易主体就会试图利用外汇管理存在的盲点和难点,利用货物流与资金流不对应的形式,在没有真实性商品交易需求的背景下,虚构合同、单据等资料,借贸易融资之名,行套利套融之实。因此,虚假贸易融资又称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贸易融资。
一名股份行从事票据业务的产品经理表示,随着银行融资产品的丰富,贸易融资的概念逐渐包括国内业务,包括国内证、银承等。“这边单指一个虚假贸易,很有可能是国内贸易”。该产品经理透露。
在10月份银保监会开出的4张罚金超千万元的银行业罚单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厦门分行即因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信用证并办理押汇等行为被重罚1300万元。
此外,近期已经有多张针对虚假贸易融资行为的罚单。据不完全统计,除进出口行外,仅在10月份,光大银行无锡分行、建行浙江分行、浦发银行杭州分行、浦发广饶支行等因票据贸易背景问题受到罚单。
作为被重点监管领域,票据业务最大的风险在于“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据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开票和票据贴现风险主要都与贸易真实性挂钩,虚假贸易背景会形成兑付风险。
据其介绍,银行一般会根据发票、合同等证明材料,以核查交易真实性,但以前纸票时代,实际操作中受客观因素影响很难完全核实,比如伪造或盗用他人印章签发票据、提供虚假贸易合同等,很难准确识别。
今年7月份,北京银保监局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意见》,对相关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意见》在第三条明确指出,要规范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
《意见》规定,严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成立时间、实缴资本、营业收入等与业务金额严重不匹配的客户办理票据承兑和直贴业务,不得以承兑行授信额度审查代替贴现申请人资质审查。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票据承兑和商票直贴业务,应严格执行纸质发票、单据等原件签注政策。
此外,《意见》还强调,不得以风险程度较低为由放松对高比例担保票据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
衍生:虚假贸易融资模式
模式一:组合套利模式
2016年—2017年,上海、浙江等多家异地企业在青岛C银行办理转口贸易业务,均采用“即期收汇+存单质押+360天信用证/海外代付+融资汇入”模式。企业在收到货款当天,即在美元存款利率较高的厦门、郑州等地中小银行开立大额美元存单,同日或隔日以全额保证金存单质押,在青岛C银行申请向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公司开立360天远期信用证或办理海外代付,再将境外资金汇入境内公司账户,继续循环操作。该模式具有如下交易特征:
一是交易模式统一和标准化,以循环融资套利为根本目的。上述企业采用“即期收汇+存单质押+360天信用证/海外代付+融资汇入”模式,获取境内存款利率与境外信用证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据测算,企业境内外利差空间为0.2%—0.4%。同时将整个交易流程控制在1—3天,高速循环做大规模。
二是业务涉及地区广,异地特征明显。涉案企业多集中在上海、浙江等地,大额存单办理行选择厦门、郑州等外币存款利率较高的中小银行,而转口贸易业务办理地则在天津、青岛等地。即企业注册地、存单办理地、转口贸易业务发生地均分散在不同地区。
三是交易特点与正常贸易不符。从融资期限看,企业均办理了360天长期融资,与所办转口贸易收支特点明显不符;从交易环节看,上下游合同签署、发票出具、提单或仓单签发大多在同日;从交易对手看,大多为境外大型资源类公司,位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仓单转让给境内企业后,隔日回收注销旧仓单并签发新仓单。
四是各业务环节流转速度快。上述业务全套操作包括转口收汇、异地存单到全额质押完成贸易融资等,需要历经银行异地审单、层层审批的复杂环节,但实际办理仅间隔一天甚至在同天完成。
五是操作手法隐蔽。采用异地办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割裂,增加了外汇监管难度。同时,以镍、铝等大宗商品为贸易标的,交易货权凭证均为境外仓单和提单,采用境外账户进行资金划转。这种“两头在外、标的在外”的交易模式,增加了银行真实性审核和外汇检查的难度。
模式二:借新还旧“三级跳”模式
青岛S公司承接了一家公司的不良贷款,并获得贷款银行的大量授信。但由于市场环境不利,S公司经营困难,只能虚构贸易获取新的融资偿还债务,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造成更大数额的银行坏账。
S公司套取贸易融资分三个阶段,通过操作手法的不断升级实现了虚假套融的“三级跳”:
第一阶段为假单证、假交易:利用伪造发货指令,虚构贸易背景。离岸公司T借用其他公司的橡胶现货存货证明,伪造发货指令(D/O),虚构S从T购买橡胶的行为;S办理贸易融资并付款给T后,重新伪造发货指令,将该批橡胶转卖给另一家离岸公司N,N收到单子后再到另一银行循环操作。
第二阶段为真单证、假交易:借用提单虚构贸易背景。离岸公司G借用其他公司境外橡胶提单卖给S公司,S办理贸易融资后,将该提单转卖给另一离岸公司P。S与G、P之间的构造交易在真实提单流转路线之外形成体外循环,资金在三者之间流动,与供单公司无资金往来。
第三阶段为真单证、真交易:与供单公司联合构造贸易。H公司作为提单通知方,从境外收到提单后转卖给离岸公司Q,Q转卖给S,S利用提单融资后,低价卖回至H。S通过高买低卖变相给H公司10美元/吨的借单费。H作为供单公司全程参与资金和提单流转,且最终回归H。
该模式具有以下交易特征:
一是交易价格倒挂,并以固定金额亏损。S公司通过高买低卖变相给H公司10美元/吨的借单费,存在长期交易价格倒挂、以固定金额亏本买卖等不符合贸易惯例的特征。
二是操作手法不断升级。S公司为最大限度利用授信额度,从造假单、到借真单、再演变成供单公司介入构造贸易背景,参与并协助资金与单证的流转,手法不断升级,囊括了近年来虚假套融查处案件的主要手段。
三是空壳公司和离岸账户成为桥梁。S公司和H公司在境外成立了大量空壳公司并开立离岸账户。它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在构造客户角色和助推套融资金回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模式三:虚增金额挪用模式
青岛Z公司主营保税区转手买卖业务,由于其他项目需要资金,便篡改海关报关单中的品作为:Z公司与R公司签订购买合同,与W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合同标的是保税仓库存储的阿拉斯加冻狭鳕鱼,货权单据为X公司(仓库)出具的交货单、被篡改的进口报关单。Z向R开具90天信用证,R在交单同时申请押汇并将资金转到W,Z再以转卖贸易收入形式从W收款,形成了“Z-R-W-Z”的资金闭环。
该模式的交易特征:
一是关联公司联合运作。卖家R和买家W的境内营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相同,两家公司的银行大额付款确认人为Z实际控制人,X(仓库)与Z办公地点相同,且共享一套班子的工作人员,由此,交易的上下游对手、仓库、境内企业全部为关联公司。
二是伪造单证蒙骗银行。银行尽职调查时,Z公司向银行提供了篡改的进口报关单和伪造的仓库货权证明,并全程陪同银行查验冷库货物。由于银行了解Z和X(仓库)的关联关系,便未要求仓库人员入库查验,也未调阅仓库的真实单据,直接认可了Z提供单据的真实性,未能识别其篡改报关单、提供虚假货权证明的行为。
三是资金呈现闭环流动。真实转手买卖资金流转是单向的(上游企业-境内企业-下游企业),但Z为将套融资金回流,将上下游账户资金对接划转,完成虚假套融资金回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