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信息
构建区域票据信用环境是强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重要途
作者:
秦书卷 (九江银行票据中心总经理、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秘书长)
甘德见(九江银行票据中心分析员)
大力发展票据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很好抓手,能解决当前金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票据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介绍
(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供给侧改革支撑
2019年以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高层频频提起。2019年2月22日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提法;两会期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媒体报道的热词之一;之后人民银行、银保监等多个部门、专家学者也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推进的具体路径;2019年6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参加“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时表示,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
那么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有以下五点,分别是改善金融供给、畅通供给渠道、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现阶段之所以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
刘鹤副总理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指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结构与金融能力要与之相适应。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同时调整现存的间接金融结构,从而提高金融体系整体的适应性、竞争性、普惠性。
通过金融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缩影,其进一步发展受到供给侧特别是金融供给侧的效率约束,金融供给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之一,金融必须主动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适配的要求。
(二)票据能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商业汇票(本文指票据)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它具有支付结算、信用、交易、投融资功能。
大力发展票据能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原因一是票据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票据业务的特点正好契合当前供给侧改革的痛点。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8.27万亿元,是当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的2.35倍。金融机构累计贴现9.94万亿元,转贴现34.63万亿元,票据回购7.11万亿元。
2018年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11.96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5.96%。2018年票据市场的承兑、贴现业务均有所回升,票据融资在信贷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已然成为支撑信贷增长的主力军。
可见票据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了,可以成为我国金融供给侧的重要抓手。
图1 2001—2018年票据业务发生额与GDP占比图
数据来源:各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海票据交易所官网
大力发展票据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很好抓手,能解决当前金融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票据融资兼具资金和信贷属性。当企业签发票据并支付,对出票企业而言相当于发行了货币,获得了资金;当票据贴现时,对贴现企业而言获得了资金,因此票据是同时具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功能的特殊的金融工具。
二是能有效解决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难题。票据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一旦签发,其就行使了人民币的作用,无非是在其上下游和部分金融机构间范围内。票据的签发并能流转本身就是实体拿到了信用。
三是能有效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贵的问题。票据融资手续简便,无论是承兑还是贴现,相较贷款或是发债、上市融资手续简单便捷;另一方面,银票叠加多个机构信用,其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渠道低。四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天然金融产品。一方面票据本身就是基于贸易产生的,而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有特定贸易应收应付关系;同时电子票据大发展为应收应付信用关系高效流转提供条件,防伪性和便利性;再者票据是由《票据法》保障的,法律确权具有天然性。
由此可见,票据融资可以有效弥补金融供给侧中的短板,在当前环境下,大力发展票据能有效解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二、票据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场景运用模式介绍
(一)构建区域商票环境的基本步骤
商票发展需要以商业规划为导向,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商票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让商票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1、明确组织推动职责,加强顶层设计
成立商票发展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管机构)。目前市场对发展商票重视度不够,为由上而下有序推动商票发展,建议由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地方中支、省银保监局组成商票发展监管机构,加强对全省商票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
监管机构充当该商票交易体系的“推手”意义重大:监管机构的目标异于其他市场主体,能够把控风险与发展的平衡,防止出现道德风险;监管机构的公信力较高,出台的制度和措施能够被广泛接纳;监管机构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且对市场的秩序稳定、实体经济的外部环境改善负有使命。
2、成立配套服务机制,做好无缝对接
为了更好的搭建区域商票交易体系,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推出针对性的商票服务体系。
统筹社会资源,设立供应链自律协会。协会采取会员制,将辖内符合供应链资质的企业统一纳入会员名单中,参与该商票交易体系的试点运营,会员名单保持动态更新。推动协会发挥自律组织的职能,加大对核心企业的约束能力,提高核心企业的自律性。协会主要负责公示监管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处罚信息,更新信用异常试点企业的财务数据与经营状况,定期对会员进行考核。
明确社会职责,确定主办行名单。为满足核心企业的开票需求,控制核心企业的开票量,谨防出现“滥开”、“乱开”现象,实行主办行制,即每一家核心企业必须选定1至2家商业银行作为主办行。主办行的职责:对出票企业商票签发量、余额、到期兑付、逾期等数据定期报送,在供应链协会官网进行展示;对有授信的客户进行保贴业务,支持区域内商票的发展;对商票的贸易背景进行核查,并配合监管机构开展业务。
依托科技技术,搭建票据交易平台。2018年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较往年来看,增速较快,其影响原因之一是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大大的降低了商票的兑付风险。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一直受到统一交易平台缺位、到期兑付难以保证、贴现难度较高等多个因素的限制,各区域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搭建票据交易平台,以完善企业交流机制,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提高区域内商票流动性,促进商票的快速发展。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主要负责为票据交易双方提供信息服务,撮合交易;披露出票企业的详细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主要资产状况进行定期更新,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打造三级联动,引入商票再担保增信保障。整合省、市、县三级担保资源,组建商票专营担保机构,完善专业化的商票融资担保机制,鼓励省信用担保公司、省融资担保公司、省再担保公司等制定商票融资担保专项审批政策。引入再担保机制,在原承兑人的信用上再增加担保机构的信用,进一步增强商票的信用,为持票人到期兑付提供双保险,保障持票人的合法权益。
依托第三方机构,建立商票信用评估机制。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核心企业进行定期评估并披露相关信息,信用评级机构评估商业信用对企业签发商票的影响,并进行披露。信用评级机构必须保持独立性,提高信息披露和共享力度,建立与核心企业及其主办行的信息交流机制,保持信息获取能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风险、提示风险。
3、运用科技监测手段,实行动态评估
商票交易体系的正常运营,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在监管体系的应用。核心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取、平台经营状况的监管、系统内风险的预防等等对于现有的监管体系而言难度颇大。在传统的监管体系中加入科技维度,可延伸监管的深度,减少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透明度是保持该商票交易体系生命力的关键,否则监管者无法全面评估被监管者的实际运行情况,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控制风险,且信息不透明更易催生市场主体过激的风险行为。因此,监管机构运用科技力量可以更好的履行监管职责。
科技驱动型监管的目标是在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借助科技力量,更快更好的履行监管职责。该商票交易体系中,科技驱动型监管主要是指对交易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包括数据收集与数据触达、数据共享、数据分析。
第一,数据收集与数据触达,即数据的获取以及对数据真伪的辨识。该体系中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的贸易交易、平台的业务开展多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大数据的发展以及大量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交易,使全方面的获取数据成为可能。为获得有效的、标准化的数据,可由监管机构设立管理中心,通过技术手段连接各商业银行、交易平台的后台系统,在一定权限内实时获取监管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完成监管的报告与合规等工作。
第二,数据共享,即数据在监管机构、供应链协会、商业银行、评级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分享。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常常扮演着信息资源匮乏者的角色,大多数企业只能通过线上购买、线下打听等渠道获取交易对手的资料,代价高昂且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监管机构牵头打造信息共享机制,可延伸监管的触角,做到更快发现风险、更好防范风险、更小代价解决风险,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减少信息获取成本。
第三,数据分析。监管机构首先将数据分类,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背后隐藏的主体行为进行画像,从而对微观层面的主体进行动态监管,进而掌控整个体系的宏观发展,及时发现、解决风险。
4、设置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推动
建立商票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将区域商票发展项目纳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度考核和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评级指标体系。为保障商票交易体系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商票交易体系功能,规范票据交易平台、商业银行、核心企业、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各方行为,监管机构需制定详细的激励约束机制。
严格把控交易平台系统性风险。对票据交易平台撮合的交易量、交易客户数设定考核目标,并制定奖惩措施,以鼓励平台主动开拓客户;对平台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平台不断完善风险控制能力,建立多层次风险管理制度,防范系统性风险;
充分激发商业银行交易热情。对商业银行的商票签发量、持有量进行年度考核,将商票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赋予一定的比重;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资源进行适当倾斜,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商票的交易,激活市场上商票的交易热情;
重点把控核心企业合规经营。对核心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重点防范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经营合规稳健;对企业的信用定期进行评估,促使企业自觉维护自身信用,鼓励企业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改善市场整体信用水平;
大力加强担保机构业务效率。对担保机构的业务办理效率进行考核,推动担保公司间合理竞争,提高担保业务的整体水准;对担保机构的业务模式进行跟进调查,维护担保机制的科学性、高效性;
全面提高评级机构专业水准。对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定期进行核查,把控好评级工作的准入门槛;对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资格审查,促使评级业从业人员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性。
(二)商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场景模式
图2 商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场景模式图
具体交易流程如下:
(1)监管机构协调成立供应链协会,协会负责筛选核心企业并公布白名单,对核心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2)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发生贸易往来,使用商票支付货款,并保证到期全额支付款项。
(3)核心企业向主办行申请签发商票,主办行首先检验贸易双方的合同、增值税发票等材料,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主办行还需对核心企业商票签发量进行严格管控,严禁出现滥开商票的现象;担保公司在商票签发时与核心企业签订合同,对该商票到期兑付提供担保;评级机构定期对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给出具体的评级报告并进行公示。
(4)融资企业将商票出票人、出票时间、票面金额等信息在平台进行展示,平台确定信息的真实性。鼓励其他企业签发商票统一在平台进行交易,促进区域内商票发展。
(5)商票贴入。从上、下游企业角度看,企业对其他企业有应付账款,为节约资金成本,可在交易平台中贴入等额的商票,用以偿还应付账款;从区域内其他企业角度看,从交易平台贴入商票并持有到期,投资收益高于一般理财产品,且收益能够得到保障;从商业银行角度看,贴入商票一方面可完成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可获得再贴现政策的支持,且风险可控。
(6)商业银行将持有的商票用于办理再贴现。商票的贴现利率远高于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从中可获取高额利差。
(7)下游企业使用商票偿还对核心企业的货款。下游企业在与核心企业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往往需要全额支付货款,但由于企业回款速度慢,资金压力较大,使用商票支付货款可节约企业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8)主办行定期将出票企业商票签发量、余额、到期兑付、逾期等数据报送至供应链协会,并在其官网进行公布。
若商票交易体系中核心企业信用出现异常,监管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措施如下:设置考核期,在此期间内对该企业签发的商票进行特别标记,可参考股票市场,在企业名前加上“ST”字符,并缩减商票的签发量和单张票据的面额,且在一级和二级市场中充分进行风险提醒。
考核期末,若该企业信用恢复正常,监管机构取消在市场中对该公司的特别标记;若考核期末,该企业的信用状况无法达标,监管机构将启动强制退出机制,退出期限设定为3—6个月,具体期限视情况而定。该企业在退出体系前需将已到期的商票全额支付,未到期的商票由担保机构提供增信,避免市场利率波动过大。
若商票到期日,该企业无法全额支付票面金额,担保机构先行支付款项,保证商票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在此期间,供应链协会要协同配合:官方网站设窗口以展示信用异常企业的信息,对该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状况进行定期更新;公布监管机构出台的系列措施,以安抚市场的恐慌情绪,推动商票的到期支付有序进行。
三、商票支持区域实体经济运用模式的原则及建议
为推动商票交易体系因地制宜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应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商票模式,推动辖内支柱产业和企业更好发展。
(一) 区域商票交易体系的推广原则
各地区情况复杂,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尽一样,推广商票交易体系以服务区域内实体经济需遵循必要的原则。
1、普适性。商票交易体系着力于改善商票交易的信用环境和配套服务措施,这对于完善各地区商票交易市场都具备参考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各区域皆可打造出相对独立的商票交易体系:各地核心企业由供应链协会统一选定,担保公司、评级机构、商业银行等在各地区皆设有分部,由此类机构分别担任第三方担保公司、评级机构和主办行。再贴现等激励措施和商业银行的商票业务考核等约束机制需保持一致性,由各监管机构统筹管理,商票交易体系的机制和各参与主体的选定具有可复制性。
2、特殊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主体特征的不同将导致各个地区的商票交易体系各具特色。高新技术行业的成长空间巨大,但伴随着较高的技术风险,监管机构应适当提高该行业商票的风险容忍度,倾斜金融资源以支持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工业制造业的利润相对较低,且沉淀着大量的信贷资源,各地区监管机构应当大力推动此类企业运用商票,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入到效率更高的行业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活跃的地区应当注重建设社会信用机制,推动担保机构的业务创新,为民营企业商票的流通注入强心剂。
(二)区域商票交易体系的推广建议
在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区域商票发展具有实践意义。为满足各地经济体不同融资需求,切实发挥商票的融资功能,建议推广期间需做到以下几点:风险防范是第一要务,商票交易体系在推广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风险,监管机构对交易平台的内部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关注,对持票企业的交易行为需要跟踪分析,对评级机构的独立与专业性需要严格把控,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商票的签发量需要及时跟进,对商票签发的贸易背景需要严格审查;文化宣传是第二事项,受企业意识、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影响,我国多地票据业务发展相对缓慢,社会各界对票据的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票据的文化宣传需要加大力度。为营造商票市场氛围,应常态化组织票据研讨会,推进业内票据专业人士合作交流,着力引入专业人才,注重培养票据业务与金融管理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区域内票据的整体水平,为商票交易体系的落地实施扫除认知上的障碍。
四、商票运用模式对区域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缓解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精神。会议指出,除了要“从大型企业授信规模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外,还要“将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担保品范围,从单户授信 500 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扩至 1000 万元”。此外,会议还要求“创新融资工具,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支持更多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债券融资”。
事实上,无论从作为商业银行合格担保品,还是从创新融资工具角度看,商业承兑汇票(商票)都能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推动商票发展对于促进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此类企业的融资压力,拓宽融资渠道。从长远角度看,推动商票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更在于商业信用环境的改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程度,制约着现阶段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商票业务模式将推动区域内整体商业信用的高速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