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海燕
来源:猎豹全球智库(ID:CheetahGlobalLab)
01
消费互联网VS产业互联网
沙滩捡贝壳VS深海捡珍珠
但是产业互联网和此前的消费互联网到底有何异同?
• 从采用的手段上看,产业互联网则要复杂得多:
犹如2010年雷军看中移动互联网下社交产业的机会,决定做米聊时,就曾说腾讯只给了一个月时间,果不其然,在张小龙跟进后,由于服务器、性能等均要比米聊强大,瞬间米聊被蚕食了。
同样滴滴在刚成立时,举步维艰,但2012年11月,北京的一场大雪让打不到车的上班族纷纷尝试滴滴,就在这一天,滴滴引起了金沙江创投朱啸虎的注意,并投了200万美元,挽救了危难中的滴滴。
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些短时间内破或立的故事可能都不会发生,产业互联网更像是一场长久的拉力战。
消费互联网时代用一个产品就能俘获一群人,产业互联网强调的是不同科技在不同场景的运用,例如机器人在家庭和医疗的运用场景,就无法采用同一个解决方案。迅速复制、快速收战、用户裂变,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也就成了伪命题。
产业互联网的链条要长的许多,旷视CEO印奇曾经表示,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的模式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会结束,因为产业的链条很长。
有人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沙滩捡贝壳,那么产业互联网就是深海采珍珠。很显然产业互联网是比消费互联网要难啃的生意。
02
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噢不,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风靡,其实跟当下互联网公司的焦虑不无关系。
2019年Quest Mobile数据显示,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市场总量天花板已经显现,2018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数的净增量已明显放缓,月活数量稳定在11.2亿左右,而这一数字已接近中国人口总数,缺乏增长的空间。
但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在资本市场拥有众多追随者的互联网巨头们,需要新的增长引擎,去支撑目前的市值,或去成为更伟大的企业。
数据来源:Quest Mobile
图片来源:猎豹智库
那么,产业互联网究竟是不是值得追寻的星辰大海?有行业人士初步估算了产业互联网的规模,他们认为综合工、农、服务业等规模情况,产业互联网在全球有90万亿元的市场潜力,其中中国将占据12万亿元。
一旦确定了战场,BAT们率先扛起大旗。
对巨头而言,“行业占位+资本占位”是其抢滩新战场的核心竞争力。
最先的标准动作是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腾讯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阿里云升级阿里云智能,同样百度则将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他们纷纷开始开始强调服务B端的云计算,同时涉猎大数据、AI等技术,并在智慧零售、制造等领域,开始了一系列产业互联网的资本布局。
图片来源:猎豹全球智库
一向缺乏落地场景的AI公司,纷纷将产业互联网视为突围的重要机遇,一场将AI赋能给各行各业的跑马圈地运动正在开启,它们将深度学习和人脸识别等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科大讯飞强调在教育和政法领域的运用,商汤注重智慧城市、智慧手机、泛文化娱乐等,旷视科技则提出了个人、城市以及供应链物联网,同样AI四小龙中的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分别加深了在安防、医疗和金融领域的落地。
下一个十年, 谁是引领者?
巨头企业有着天然平台和资本优势,不过显然它们无法“通吃”整个产业互联网红利,随着各行各业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速度也势必要加快,明显这些新兴的科技企业已经行动,而在改造B端企业面前,对所有参与者来说,至少是相对公平的起跑线。
那么未来的引领者会是那些新兴的科技企业吗?
如果非要套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流量谁就可能掌握未来的逻辑,我们认为,真正的新兴技术在场景的实际应用就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新的“流量入口”,就例如包括现在AI企业通过将AI技术运用到给各个行业,积累大量的数据,帮助商家做出科学的商业决策,确实有可能帮助它们在下一个时代侧翼突围,实现弯道超车。
曾经有科技行业观察者写道,在消费互联网的时代,3Q大战危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腾讯,还改变了马化腾,此后腾讯不再是一定要将对方打死,转而开始开放平台、布局生态。
经历过消费互联网的洗礼,这些互联网公司要比以前更加成熟、开放。
所以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才能够看到,BAT和新兴科技不是处于完全对立面的局势,二者是在开放、合作的前提下一同前行,就犹如在商汤科技和旷视的股权结构中,我们均能看到阿里旗下资本的身影,在优必选中我们也能看到腾讯的出现。
这正如腾讯研究院所说,产业互联网不是靠一两家企业就能够实现的,也不是仅靠互联网就能主导的,它需要连接扩展到全产业、纵深到产业链的每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