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看来,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的整体融合,它必将对各行各业包括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文 | 《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
来源 |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淘宝早已不是靠搜索了,淘宝APP上最重要的两个大流量功能,一个是淘宝直播,另一个是‘有好货’。前者是网络协同的一种形式,后者是一个‘千人千面’的推荐。”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说。
阿里通过多年来在数据和技术上的沉淀与精进,成功构建起了庞大而出色的数字生态。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阿里在这一层面的战略战术有哪些可供借鉴之处,阿里又有哪些技术及服务可为前者赋能?
2019年7月7日至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新领袖创新大课暨2019(第十九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在上海开课。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始办于2001年,今年全面升级为新领袖创新大课,本届大课聚焦“硬核创新”。
本次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发表了题为《云上智能生态和数字化转型》的演讲。刘松认为,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过去的20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本质是一次记录的革命,形成了大型信息化系统;第二阶段,智能手机催生的消费互联网,本质是分发的革命,通过APP模式可以零门槛投递软件与服务;第三阶段,是产业互联网的革命。
据刘松介绍,现在的阿里,是以周为单位上线新的业务,哪怕是聚划算重新出山这样的大动作,也只需要数周的时间。
以下是刘松演讲的核心要点。
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刘松是个科技迷,持续关注生物学、量子物理和信息技术的变革。他的演讲是从以下几个关键词说起的。
1.黑洞。今年4月,人类第一次看到了黑洞视界的照片,是靠MIT一位29岁女博士发明的一种算法,它把地球上8个最大的望远镜结合了起来。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天文学上帮助人类发现了我们原来不可能发现的东西,这是一场巨大的认知革命。
2.模拟量子系统稳态。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已用于模拟量子系统的稳态,这个对量子物理学来说特别重要。这意味着整个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本来到了量子里面,我们认为是符合测不准原理的,但是我们现在明白,量子在稳态之间的跃迁,也是有一个过程。
3.线虫。上周另外一个新闻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精确的观测,发现了最小的生物体,线虫。它的神经网络之间,形成大脑的基本功能,和人工智能里面的神经网络是同构的。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探索极限科学,获得认知的最重要的加速器。所以在最重要的量子力学、生物学,包括未来癌症的诊疗、新材料的生成里面,人工智能与人脑组成的混合脑力变成了最重要的爆发点。
今天全世界有30亿人在用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物联网、5G,这几种技术帮助我们渗透到整个物理世界、科研世界,对于科学基础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人类所有科研体系里面,有48%的科研,依赖于数据革命和算法的革命。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看到的世界,借助人机混合的技术会有一个重大的新的知识爆发,所以我们也进入了大交叉的时代。
当这一轮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各个产业、科研的交叉变成我们最大的红利,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全新的可能。
刘松认为,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过去20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记录革命。2010年之前,实际上是记录的革命。所有我们用在纸上、脑子里的东西,进入到信息系统里面,形成了所谓大型信息化系统。
2.分发革命。2012年迎来了智能手机的爆发,之后消费互联网蓬勃兴起。不管是美国的Google、Facebook、亚马逊,还是中国的阿里、腾讯,这些大的公司都得益于这次巨大的消费互联网渗透到生活,本质上是一个软件分发的革命,每个人都等零门槛获得一个特定功能的APP,包括快递小哥工作用的APP。
3.认知革命。接下来将进入到产业互联网阶段,数据革命和算法开始对人的认知产生重大影响。
20年以后,大多数决策都应该是由人机混合的模式来做的,这是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变革。从技术的角度,AIoT+5G、区块链、芯片等,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
从商业模式上讲,企业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关起门来通过线上获取客户,但是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必须形成企业之间的跨界协同。
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的整体融合,它必将对各行各业包括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你的生态有多大,你的公司就有多大”
科技界有个词越来越火,“数字孪生”。任何一个物理世界的东西,都可以在数字世界里面构建它孪生数字的双胞胎。它有什么意义呢?就像中国的高铁,如果测量高铁跑在一个弯道上的噪声,以往是要把这辆高铁做出来,跑在路上,由每一个人拿一个分贝仪,在不同座位上测。现在在数字孪生世界里面,完全可以模拟到每一个座位可能有的噪声。
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之前是各自平行发展的,数字孪生是一种理念,人工智能是一种普适的技术。
但这两样东西在今天由于算力的支撑变成一种结合。这意味着我们任何一个决策,如果有恰当的知识模型,在数字空间里面很快能够定义重构,并且对物理空间反向提出一个指导。这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未来会延续15~20年。
在此基础上,可做三个判断:
第一,一切智能皆服务:未来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结合5G,这“五合一”的技术基础设施,会给普通创业者带来一种服务。无论你懂不懂技术,你都可以随时用鼠标或者手机得到自己需要的智能服务。
第二,边缘能力极具想象空间。这里面包括边缘计算,端上的人工智能,包括摄像头里面芯片图像解读能力,包括在自动驾驶里面车载和道路的协同。边缘层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意义是,硬件成本急剧降低,以及5G降临后,边缘层可以自己做智能的小闭环。用户在摄像头上发现刮蹭以后,可以自动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最近的骑警,这些东西都能够在边缘层产生一个接近人脑的智能。
第三,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用超级算力可以变成一个数字孪生的世界,完全不同于几年前我们提到的O2O概念。
今天的AR/VR技术,还有呼之欲出的全息投影,会让现在的会议成为像《星球大战》里全息投影的模式,可以交互,但是物理上不必在一起。这些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医疗、建筑、游戏等各个行业。
智能手机已替代了无数物理的电子设备,比如从车载的GPS设备、照相机,指南针、数字播放器等等,这就是过去10年间所发生的,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大的机会,比如消费升级。中国有极大的内需市场,一个国家一旦过了1万美元人均GDP以后,就进入到了加速增长的时段,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还是消费需求的变化。
00后的存款是90后的两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支付宝全球有10亿用户,还有13亿人至今没有出过国……由此可见,未来中国的增长还有巨大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数字经济对消费升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世界有几个概念或将被重新定义,其中包括消费升级,包括全链路体验,也就是无缝感知。
另外,中国年轻化人群在过去10年推动消费互联网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他们平均比欧洲、美国同年龄人要花4~5倍的钱,这也导致了整个数字世界,包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的发展。
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年轻人在从就业第一天到他30岁的时候,平均不到2年换一部手机,平均不到5年换一部车,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第一辆车就直接买奔驰或宝马,这个是我们看到的巨大的消费升级潜力。
同时,国货,也就是中国自产的重要产品,也具备重大机会,最近的618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咖啡领域,像星巴克和Luckin 的竞争,现在才刚刚开始。咖啡在中国,有漫长的增长空间。
关于数字化转型,阿里首席战略官曾鸣教授写了一本书叫《智能商业》。他讲到一个基础理论,未来的数字经济是基于云计算上面的两样最关键的要素,一个叫网络协同,一个叫数据智能。
1.网络协同。简单来说,网络协同是用来圈人和让人之间协同的,这是一个平台模式,就像淘宝的上千万商家和淘宝的数亿用户一样。
2.数据智能。它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认知的提升,通过数据智能带来更实时、全面的决策,向数据智能要更多的红利。
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双螺旋。当你构建一个新的数字化转型大模式的时候,要回头想想,你在网络协同上做了什么,你在数据智能上做了什么。
双十一其实诠释了巨大的社会化协同,这背后是200多个国家,超过1000万商家,超过10亿用户,2135亿的成交额。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你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在你的营业执照之外。你的增长点肯定不在营业执照里面,可能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里,但真正的学问在于,如何把你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和那个营业执照和你之间有一定关联的外部资源整合起来。你的生态有多大,你的公司就有多大,你的生态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已经走到舞台中央
在过去10年,阿里云见证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创新。2014年,阿里云全面商业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始服务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尤其借助网络协同、数据智能、商业模式创新等。
2017年,阿里认为未来的技术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产业互联网下面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于是成立了一个全球研发机构达摩院,这里面包括4+X的方式,包括在人工智能里面的机器智能,大规模的云计算和数据计算,金融科技、区块链这样的一些技术,还有量子计算这样有前瞻性的技术。
刘松表示,阿里关注量子计算,是因为它是未来最重要的一次计算革命。对于阿里巴巴全球研发机构达摩院来说,它的使命是要在底层技术上进行创新。
刘松认为,人工智能算法体系共分为三层:
上面一层是业态,包含淘宝、天猫、阿里云、支付宝等;中间一层是数据智能产品,比如智能应答、导购机器人、舆情的分析等,可能都是一个公司级别的产品;再下面是底层技术,拼的是科学家的能力。
在年初的评测中,全球只有两家公司的人工智能阅读理解超过了人类的水平,一个是阿里,一个是微软。它是可以应用在法律行业的,比如智慧法庭,包括把所有的判案,2000多万个卷宗全部阅读了以后形成一种能力。阿里云曾为一个叫“法小淘”的公司提供过底层技术支持。比如一个经济纠纷案例,你用语音说明情况,它就会告诉你,你这个案子的赢面有多大,应该找哪里的律师。
这些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和底层的核心技术,不仅服务于阿里内部,也服务于外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技术底座以外,再往上,对于企业来说,阿里有什么可以去提供和交付的?一个底层的云平台,一个数据平台和上面的三个中台,这里面包含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
这些东西使得一个企业内部,核心能力是垂直的,但是需要一个横向的东西帮助你创新和试错。
中台是创新的容器和能力的创新,你在这里不只是能够快速构建一个孵化器和新产品,降低试错成本,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找到更多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往做一个ERP项目平均一年到两年,甚至三年。现在做任何一个应用,差不多就是6~8个星期,这是数据中台的能力。
数字化转型必然依赖三个中台的行动,但并非每个都是迫切需要的。如果是智能工厂,只想满足工业智能维护的问题,可以先组建一个AI中台,每个拿出来都会有具体的技术,包括在新零售领域也可以拿出来一个模块用在里面。
阿里内部的IT系统,可以赋能于工业、服务业、政府等各个领域。阿里整个生态远远不止于技术,还有一个巨大的生态对接的能力。技术里面还有高德这样基础的地理信息的服务,生态里面有新零售、新金融、健康文娱等。未来往往是1+X的模式,就是底层有一个大的技术平台帮助你转型,上面再对接一个个互联网的用户生态。
飞利浦中国是第一个关掉数据中心、全面使用云计算的一个公司,这在外企里面是非常难的,因为它需要欧洲总部的同意。它得到了平均54%的效率提升,这是成本的节约。此外,还有海底捞等多个企业也在使用阿里云的服务。
与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整个产业互联网的形态会产生一个重大的变革,它的复杂度要比消费互联网高1~2个数量级,包括了一个重度垂直,包括了一个大的产业规模,但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是消除能力的不对称和资源的重构,这个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进行数字化转型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组织内达成共识的成本最高,一个是获得跨界能力的组合最难。以制造业为例,除了已有的制造业核心能力之外,要在上边增加数字FLOW那一层,即基于数据流、信息流,甚至是基于金融流,重新组合这个企业的模式,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而是为了客户价值而生产。
整个制造业未来10年到15年会成为所有现代科技的集大成者,制造业的数据化转型,首先应该让制造业的企业家了解影响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比如未来5~10年3D打印、机器人、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技术趋势的判断比让他们在管理上继续提升可能更重要。
技术已经走到了舞台中央,任何一个企业家,无论你做的行业传统与否,你都需要技术的语言、技术的基础设施,跟几十亿人或者几亿人去产生连接。对于企业家们来说,首先自己的团队要能理解技术世界、理解消费升级、理解面临的各种组织挑战,变成一个靠谱的团队。
刘松认为,未来的制造业,很有可能是IP的业务,就像迪士尼和漫威这样的公司,而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商。他建议中国的企业家们,不妨将思考方式从生存的局限里面跳脱出来,更多考虑一下中国人能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模式、自己的文化范式,这是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巨大的差异,但互联网给了中国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