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洋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副教授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互联网经济的上半场,产业互联网则是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互联网应用逐渐从需求侧拓展至供给侧,突出表现为:
服务主体从个人转变为企业;
目标定位从满足个人消费体验转变为改造企业经营模式、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经济形态从个人经济转变为平台经济,突出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与开放性;
商业模式从流量经济转变为价值经济,实现贯通企业产业链与扩展行业价值链;
市场格局从专注消费需求扩展到产业整体布局,具有更广阔的经济前景。
融合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其本质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个产业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的三个主要领域可分为制造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和服务业互联网。
在价值链处中低位、全要素生产率低和成本攀升的情况下,通过信息技术将工人、机器、原料配件,以及生产性服务连接起来,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及生产周期,实现成本可控和按需生产,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的运行效率。
互联网与消费需求的天然亲近有助于弥合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错位,帮助企业广泛连接市场、感知变化,更快速反映需求,为满足需求,在产品供给方面保持持续创新动力,不断推进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为企业创新驱动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2、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全球经济正加速向以融合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智能型经济转型,在产业互联网的推进过程中,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在中美之间科技产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之时,抢占产业互联网发展先机尤为重要。
第四,基础设施具有后发优势。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水运、港口、隧道、水利、电网等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进入全球领先梯队,在5G、云计算等方面创新优势突出,为产业互联网在实物层面与信息层面的连接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在平台建设上,生产要素交易缺乏统一平台,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支付互联网、商业零售互联网缺乏有效对接。
互联网的智能设备增长可能达百亿,每个智能设备都可能成为攻击的切入点,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等隐患日益凸显,网络安全保护和防御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存在不同部门主推各自产业的互联网标准,若形成不同的系统标准,造成封闭性和排他性,可能会对未来产业互联网整合发展带来困难。
3、如何推进产业互联网发展
注重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
加大对既精通工业生产流程又懂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人才的培养。不一味地依靠高校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或改革,需要从整个行业和企业自身出发,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汇聚国内外人才,解决复合型人才匮乏的难题。
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加快产业互联网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深化与各产业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夯实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的积极性,各方共同参与,研究万物互联的潜在风险隐患,推动政企之间的安全信息共享,建立协同联动的互联网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