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杂志 (ID:The-Chinese-Banker
作者:刘辉
2018年12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出台。时至今日,宣布拟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超过30家。从银行内设部门转变为理财子公司绝非表面功夫,而是面临“脱胎换骨”的巨大挑战。
脱胎换骨:商业银行面临着什么挑战?
对内,银行理财子公司要应对体制转变和业务衔的挑战。
文化理念转变的挑战
银行内设部门作为理财业务的开展主体,难以突破银行本体根深蒂固的信贷文化;理财子公司要履行代客理财的受托职责,构筑作为投资机构的投资文化,强调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相应地,经营模式和决策流程也面临巨大的重塑压力。
公司化运作的挑战
目前各行银行理财业务虽然在理财事业部制改革下基本完成了独立运作,但毕竟作为银行内设部门,倚靠银行风险管理、组织运作等体系,与公司化运作尚有本质差别,理财子公司要实现业务剥离、独立运营、自负盈亏,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准备工作,包括补充人力资源、调整组织架构、完善制度流程、提升管理精细度、搭建公司治理结构等。
与母行协同联动的挑战
在产品销售和资产推介上,银行资产管理部与行内的渠道管理部门、客户经营部门及分支行实现了互利共赢,理财子公司与母行的利益共享、协同营销关系可以得以延续,但毕竟理财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如何与表内业务隔离又保持战略协同,利益分配机制、责权利关系如何设计都需要仔细斟酌。
业务转型的挑战
银行通过理财子公司展业后,银行自身原则上不再开展理财业务(存量业务的处置经银保监会同意的除外)。业务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存量业务中不符合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管理要求的部分,如何设计整改方案实现转型;符合新规要求的部分存量业务可以迁移到理财子公司,但迁移过程中也涉及税务、法律等方面的复杂处理;
在老产品仍然存在、投资者教育不完全充分的情况下,新产品如何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获得合意的募集规模;银行资产管理部与理财子公司可能存在短暂的并行期,并行期间二者的职能如何定位分工。
对外,理财子公司面临与其他资管机构竞争的挑战。在资管新规的“大一统”时代,各类资管机构在统一的监管规则基础上开展公平竞争。相比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资管等机构而言,理财子公司欠缺独立化、市场化的经营经验,如何在竞争中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并利用不同的资源禀赋开展合作是重要课题。
凤凰涅槃:为什么要成立理财子公司?
即便面对改革的阵痛,我们还是应当看到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必要性。
从我国财富积累和人口特点的角度看,成立理财子公司是符合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财富报告》,中国家庭财富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达到52万亿美元,预计在全球财富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16%提升至2023年的逾19%。居民财富的积累将成为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首次超过了0~15岁的人口(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益增长的居民养老需求难以由基本养老保险全部承载,居民个人的养老金融需求和养老第二、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都将成为理财子公司的重大机遇。
从社会融资结构的角度看,成立理财子公司是符合直接融资发展趋势的。在2018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人民币与外币贷款占比近八成,社会融资结构仍旧以间接融资为主,但直接融资占比从2002年的不足5%增长至2018年的24%,增长趋势显著。债券和股票是理财资金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发展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一脉相承。
从资管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成立理财子公司是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契合行业长远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资产管理,究其本质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受益主体为客户,而银行表内业务的受益主体为银行,在银行内设部门开展理财业务的模式下,利益相关方的冲突无可避免。银行理财业务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刚性兑付、资金池、多层嵌套、影子银行等问题,偏离了资管业务的正轨,也致使银行内部积聚了许多本应由客户承担的风险,埋下了表外业务风险向表内业务传染的隐患,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设立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主体展业,为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功能将更加纯粹,也从根本上切断了风险从表外向银行表内业务的传播路径。
从资管机构的角度看,一是成立理财子公司有利于促进市场化经营、锻造核心竞争力。理财子公司虽然与母行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毕竟是独立的经营主体,盈利能力、经营状况都要达到更高的水平,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的竞争也更为直接,理财业务是轻资本的业务,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半径取决于其投资管理能力的边界,理财子公司如果缺乏投资、销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自主能力,就丧失了立身之本。二是理财子公司能够获得更多体制机制保障。以银行内设产品管理部门的身份开展理财业务,必须要服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规则,而这套规则可能并不能满足打造市场化专业投资机构的需要。理财子公司在人、财、风险方面将能获得相对独立的权限,这意味着理财子公司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源以及更大的资源调配自主权,从而利用资源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比如银行系资管机构长期存在激励机制难以市场化的短板,在设立理财子公司后有望通过自行设计职级体系、薪酬体系、激励方案得到改善,这一点在人才密集型的资管行业十分重要。三是理财子公司享有更大业务开展空间。这是各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可获取的最直接的政策红利。原本在理财新规中要求银行内设部门开展理财业务必须遵守的部分规定,在理财子公司的规定中出现了放松。在销售管理方面,理财子公司有更低的销售起点和更加宽松的面签限制,深化了理财产品的普惠金融属性,还可以打通母行之外的销售渠道,引流资金的源头活水;在投资管理方面,理财子公司的公募产品能直接投资股票,非标额度不再受母行总资产4%的比例限制,资产配置拥有更高的灵活度;在合作机构方面,放开了理财子公司与私募投资基金的合作限制,可以借助优秀私募基金的投资专长。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理财子公司将使客户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放开部分业务限制的同时,银保监会也对理财子公司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实行集中交易制度和公平交易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内外部审计制度,这些约束都要求理财子公司的销售行为、投资交易、风险隔离、内控管理必须更为规范,从而提高对投资者资金及权益的保障系数。再从长远角度来看,理财子公司框架有利于提升机构“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真正资产管理能力,而理财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归根结底是为客户服务的。
大象起舞:理财子公司的业务如何定位?
正如银保监会答记者问中所述,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开的时机基本成熟,可以借鉴由独立法人机构开展资管业务的国际实践和国内经验。然而,考虑到国情的现实差异,各类资管机构的先天条件、资源禀赋也各有特点,理财子公司作为一类全新的机构,其筹建及后续的业务开展并没有可供直接照搬的经验,需要倚赖在实践中的长期摸索。
在产品端,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应当以“固收+”为主。从理财市场现状来看,理财产品的客户群体大都为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低,低波动产品有助于引导理财业务平稳转型。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截至2018年末,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占比高达86.93%,其中一般个人类产品占比62.76%。根据广发银行与西南财经大学的联合调查,在投资理财产品时,54.6%的家庭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损失(《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投资者教育工作任重道远,20万亿元体量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其转型亦绝非一日之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固收类、低波动产品能够契合银行理财主要客群的低风险偏好,也可以成为理财子公司规模的稳定器。从获取增量客户和资金的角度来说,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率低且以存款为主,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更容易吸引潜在目标客户。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显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比重仅为16.26%,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之和占比都超过八成。我国居民财富规模逐年稳定增加,较低的金融资产占比及较高的存款占比,背后是广阔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引导个人客户的投资需求应当从收益相对稳健的产品入手。
由于理财子公司通常定位于大平台、全客群,在以固收类产品为核心的同时,还应当健全产品线,以兼顾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或者客户在资产配置中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在固收类产品的基础上配置一些权益类、股债混合类或者另类产品。
在资产端,理财子公司要建立全市场的投资能力。一方面是继承银行系资管机构在固定收益类和类固定收益类资产领域的传统优势,这与产品端“固收+”的定位是一体两面的。理财资金所投资的资产类别,占比最高的为债券(53.35%),其次为非标债权资产(17.23%)(《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在债券投资上,银行系资管机构可以天然地承袭银行自营业务的投资经验,巩固债券领域的优势需要强化投研支持,推动从持有到期为主的模式向交易型、策略型的模式转型升级。非标投资能够充分发挥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利用银行分支机构与客户的紧密绑定关系,要利用理财子公司在非标额度上的制度红利,更要力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客户的融资需求转化为ABS等标准化资产。另一方面是补足在非固收领域的投资短板。比如在权益投资方面,短期内可以借助合作机构的专业力量,诸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但长期来看还仰赖于理财子公司自主权益投资能力的搭建。招行理财业务选择以上市公司及其朋友圈作为切入点,聚焦其投资、融资、交易中的机遇,向经济中运行质量最好、行业整合能力最强的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发挥银行的客户服务优势,也履行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
以金融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为业务赋能。为了达到开业运作的要求,理财子公司在系统隔离、独立托管方面IT资源的投入必不可少。但金融科技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正在逐渐解构和颠覆传统金融的FinTech技术,可以为理财业务全面赋能、成为理财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正是贝莱德等世界顶尖资管机构带来的启示。理财子公司应当从业务实践中挖掘应用场景,并从场景中提炼问题,实现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在产品销售方面,结合理财子公司放松销售门槛限制,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降低成本、精准营销,触达原本不属于理财客群的“长尾客户”;在投资方面,服务于获取稳健收益的需求,判断经济周期、把握市场趋势、完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构建更稳健的组合。招行理财业务正在一些探索和尝试,比如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市场利率,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开展舆情监测,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通ABS参与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等。
作者系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