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年和2019年初的票据贴现业务,秀了一把“存在感”:从社融数据看,票据贴现带动了一波人民币贷款的冲高。
融资融券目前,随着年报季收尾,多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票据贴现业务的数据。其中大部分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出现大幅飙升,且不乏翻倍暴增者。作为支持中小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业务,票据贴现的火爆背后,究竟是什么在助力?
百倍狂飙背后
在上市银行中,长沙银行的数据特别“惹眼”。虽然该行2017年票据贴现不到5000万元,但到了2018年该项业务已经飙升至54.52亿元。由于基数小的原因,导致该行一年之间票据贴现整整增长了123倍。
一般来说,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是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的主要组成部分。2018年,随着银行票据市场的发展,上市银行调节了票据融资规模,票据贴现业务的大幅攀升,助推银行信贷数据大幅增长。
票据贴现业务爆发者中,中小银行表现抢眼。其中,青岛农商行、郑州银行、平安银行、青岛银行以及建设银行的2018年票据贴现较2017年呈现翻倍式增长,分别增长460.80%、272.04%、182.61%、129.49%以及128.60%。宁波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2018年票据业务的同比增幅也均在50%之上。
随着票据贴现业务的攀升,票据在信贷中的占比也大幅增加。以郑州银行为例,该行2017年票据贴现业务仅占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的1.63%,经过一年近3倍的增幅后,2018年该行的贴现业务占比达到了4.88%。再如青岛银行,截至2018年末,该行票据贴现67.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9.49%,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36%,而2017年该项数据还是3.01%。
上市银行票据贴现的火爆与上海票交所公布的整体数据相互印证。上海票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的商业汇票贴现发生额为9.9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78万亿元,同比增长38.83%;其中截至2018年末,贴现余额为6.6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3%。
为何现在火了?
对于票据贴现业务的大幅增长,多家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但从多家上市银行年报中可发现,虽然票据贴现业务“红”了,但是公司类贷款中的企业短期融资的规模呈现下降态势。以建设银行为例,截至2018年末,该行票据贴现3083.68亿元,较上年增长151.74%;但该行短期贷款减少493.28亿元,占比也从2017年末的15.20%,下降到2018年末的14.52%。
票据专家赵慈拉对记者表示,融资工具票据化趋势明显,例如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企业短期贷款同比增幅仅1.8%,票据融资同比增长45%。同样是短期融资,为什么公司类短期贷款“冷”了,而票据贴现业务“火”了?
对此,华东某城商行业务人士表示,去年央行多次“放水”,增加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资金持续宽松。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面,票据贴现比单纯的短期贷款的风险小、效率高,加上很多银行推出的在线贴现业务,一起助推了票据贴现业务的“跑步式”发展。
上述人士提及的在线票据贴现产品在多家银行年报中均有体现,且多家银行的票据业务系统在去年上线,提升了企业的高效体验感和融资效率。例如,招商银行2018年的票据在线贴现业务量达2058.80亿元,票据在线贴现客户数9110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达88.44%。
不仅增量上升,受市场利率高企影响,2018年贴现收益率也随之上升。据记者粗略统计,上市银行票据贴现的平均收益率也从2017年3%左右的水平,普涨至2018年4.4%以上的水平。例如,招商银行2017年的票据贴现平均利率只有2.81%,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据就上升到了4.47%。
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环节属于不同的银行业务范畴,一般来说,票据承兑计入表外项目;票据贴现业务是企业短期融资的业务本质,所以贴现纳入银行信贷规模;转贴现业务则属于金融机构间资金投资范畴。所以,票据贴现业务也被市场人士认为是银行调节信贷规模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