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轻金融(ID:Qjinrong),部分观点来自博瞻智库、中信建投证券
时隔两年多,招行总资产规模再度反超兴业银行,在股份行中居于首位。
根据招行刚刚公布的2018年业绩快报,截至2018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约6.75万亿元,同比增长7.12%,超越了总资产6.71万亿元的兴业银行(增速4.63%)。而在2018年3季度末,招商银行资产规模为6.51万亿元,彼时还低于兴业银行。
这意味着截至2018年底,招行在资产规模、收入、利润等指标上,全面居于股份行首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2015年以前,招行总资产规模高于兴业,不过自从2016年开始招行开始告别两位数增长,总资产规模开始低于兴业。一直到2018年第四季度,招行的总资产规模才开始反超兴业。
虽然在2016年~2018年期间,招行总资产规模不是第一,但一直以来,招行都是同业心中的股份行“头把交椅”。显然,资产规模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零售转型、经营效率、营收、净利润等指标领先。
招行与兴业总资产规模变迁背后,有何趋势和启示?
1、招行
2018年末,证券时报曾报道,银监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他们“适度控制”利润增速,让2018全年的业绩增速“不要放太高”。
不过,从1月23日招商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来看,2018年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招商银行营业收入2486.56亿元,同比增长12.57%;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805.60亿元,同比增长14.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57%,同比增加0.03个百分点。
备受关注的是,截至2018年末,招商银行总资产约6.75万亿元(67458.38亿元),同比增长7.12%。
在监管高压下,前两年银行同业业务压缩,银行对规模的信仰也出现了分化和优化,银行经历了痛苦的缩表转型期。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银行需要逐渐向轻资产的经营结构转型,即用更少的资产实现更多的营业收入,因此,用营业收入与总资产规模的比值来衡量银行的轻资产状况。招行无疑是银行轻型化转型的代表银行。
2014年,招商银行提出“轻型银行”战略转型之后,营收/总资产有了明显的提升,营收增速也开始超过总资产增速;2016年以后,随着招商银行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由于金融科技发展的产出与投入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016/2017两年的营收占总资产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高于轻型银行转型之前。
截至2018年末,招行负债总额6.2万亿,增幅6.67%;客户存款4.4万亿,增幅8.28%。作为业内零售龙头,招行在规模和客户基群方面均具有先行优势。负债端依托长期积累形成的高粘性优质战略客户筑起低成本的护城河,资产端依托低风险、高收益的零售业务保持了高质量发展势头。
此外,招商银行净利差与净息差在股份行中也居于首位。
2、兴业银行
依靠类信贷业务做大规模,兴业银行总资产曾先后超过民生、中信、浦发和招商,跃居股份行老大。
博瞻智库指出,“兴业银行自2016年总资产规模突破6万亿元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相较于2015年总资产增长近9000亿元、2016年增长近8000亿元,2017年与2018年两年合计增长不到7000亿元,近两年明显放慢了扩表步伐,发展更加追加精致化。”
其中,2018年三季度兴业银行还出现缩表,总资产下降200亿元左右,但2018年四季度单季转而大幅扩表近1700亿元(超过全年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兴业银行扩表的步伐虽然在减缓,仍在继续。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兴业银行营业收入1582.58亿元,同比增长13.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5.93亿元,同比增长5.93%。总资产6.71万亿元(67142.20亿元),同比增长4.63%。
不过,兴业银行的盈利指标与招商银行之间的差距在扩大。
3、轻型化转型
截至目前,已有6家股份制银行披露了2018业绩快报,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总资产也均在6万亿元以上,平安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42万亿。
其中,率先缩表的中信银行迎来规模加速扩张。2018年末,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为6.1万亿,同比+6.8%。2017年,中信银行加快由速度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成为业内首家“缩表”的银行。2018年一季度起,公司资产负债规模同比增速逐季提升。其中,存贷款的拉动作用明显。
当前,多数银行依然依赖重资产模式驱动规模增长,有碍银行创造经济利润。商业银行如何实现轻型化转型?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推进商业银行轻型化转型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开拓零售市场;二是要大力发展非息收入,重视中收的发展;三是要着力压降管理费用,同时也应重视金融科技的投入。
来源:轻金融(ID:Qjinrong),部分观点来自博瞻智库、中信建投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