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贸易金融》杂志 2019年 4月刊
——访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
通过自身数据的输出,有时候难以自证清白,中企云链作为第三方或第四方,通过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向资金方证明中小企业诉求的真伪,这将传统供应链单体的、割裂的风险定价模型转化为以产业链、生态圈、上下游为基础的整体模型。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实向虚”倾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利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金融供给侧改革,意味着要提升金融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使金融产品能够更好地促进不同层级的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其服务性职能。
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话题再次被纳入官方话语,重回大众视野。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当下,降低大企业融资成本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行业问题呢?
近日,《贸易金融》杂志、供应链金融(ID:sinoscf)、《供应链金融名企大咖说》采访了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一起来听听他对于供应链金融行业的态度与观点。
潜伏多年,终亮剑
成立于2015年5月的中企云链(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中企云链”),是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成立的一家专注于产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旨在以互联网思维,为大型企业提供免费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中企云链的商业模式,得到了众多企业和银行的认可,2019年,他们更是雄心勃勃,希望进一步加大与银行的合作,携手银行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从而做大做深优质核心大企业,使之最终达到覆盖中国几千多家核心企业的目标。
说起中企云链,在业内,刘江和他的中企云链可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媒体报道,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曾多次在重大会议/创新展上,点名表扬云链平台。
虽然在供应链金融行业,刘江谦虚的自认为是个“新人”,但对于管理企业,他一点也不陌生。
据了解,刘江本人曾有着二十多年大型央企高级管理岗位经验,历任中国南车集团财务部处长、部长,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运营部部长等职。
在任期间他曾与广大中小企业、银行和券商等众多企事业单位有过密切的交流,这些也为其创业中企云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些经验练就了刘江在看问题时,总能找到自己非常的独特的视角。
找痛点,切入供应链金融
在接受《贸易金融》杂志采访时,他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话题就是他的“痛点论”。
他说,“从云链来讲,不管是产业互联网,还是金融科技,我们想要入手的就是社会有痛点的地方,如果没有痛点,就不是刚性需求,很难把它做大。”
刘江认为,从产业的角度来讲,企业间是千差万别的,有制造业、建筑业、化工业等等,“既然你叫产业互联网,那么我觉得未来应该是一个万物互联,能够把所有企业连接进来。”
他说,对于每个产业来讲,都应该有共性的特点,不管是什么企业,总得和上下游打交道,不管上下游供应什么,最终都要结算,所以,“我就从共性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去做产业互联网”。
刘江最终所选择的切入口便是供应链金融。
他说,这个方向也是他在干的过程中逐步认知到的。
但是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刘江才发现,这个行业远没有想象的那样到处“阳光明媚”。在切入这个点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供应链环节中最大的问题,也是共性的特点,就是融资难。
刘江表示,中国有两千多万家企业,真正能融资成功的企业也就一万家,剩下的融资是很困难的,我们的思路就是怎么帮助剩下的这些企业解决问题,怎么用这一万家,带动剩下的一千九百九十九万家,而且这一千九百九十九万家又是直接或者间接为这一万家提供服务的。
到最后,刘江发现,这是一个“生态圈的概念”,“我们整个公司的策略就是怎么样找到全中国的一万家优质企业。通过他们辐射到剩下的企业,用产品把他们连接起来。”
既然是构建整个“生态圈”,刘江认为,在经营过程中,就没有必要急功近利。
“要是投资三五年就能营利,这不叫互联网企业,这是传统企业,我们的主营业务一定不能挣钱。主营业务就是服务客户的,帮助客户解决它们的痛点,把基数做大以后,再去考虑我们的盈利模式,这个时候公司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刘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十年前我们说微信不可能挣钱,但现在腾讯的根基是在微信上,腾讯其他的产品很容易被替代,但微信很难。微信从简单的交流工具现在演变成了生态圈,现在微信想不挣钱都难。
“我们想追随这样的思路,去做这样的一个产品。”
用互联网思维办企业
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刘江不仅对互联网情有独衷,更有深刻的见解。
他一再表示,产业互联网一定是要为中小微服务的,消费互联网则是为个人用户服务的,它帮助广大用户降低消费支出,同时提高消费感受。
以此类推,产业互联网也是这样,怎样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它的感受度,都是互联网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他说,真正的好企业、大企业都是上门为中小企业做无微不至的服务,我们当然也要考虑从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个着眼点入手。
虽然自己是做实体经济出身,却一直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创办中企云链,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互联网思维的影响。
他以出行难为例子,分析了互联网思维的特征,“过去20年政府也在讲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实际上效果甚微,但滴滴和共享单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出行难、出行贵的问题,使不同消费层级在出行上能够选择不同的方案。
其实,整个社会并没有提供新的东西,只是盘活了原来的闲置资源,加强了信息的对称。”刘江认为,在中小企业融资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并不缺资金,不管是M2(广义货币)还是GDP(国内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欧美。
我们有如此庞大的资金量,为什么中小微企业还是这么缺钱?资金为什么不敢去它那里?因为资金方和需求方中间缺乏了信用的传递,缺乏相互的信任,这个时候供应链金融就是非常好的润滑剂。
但过去供应链金融都是线下的,以谋利为主,不考虑长久发展。但我们的供应链金融却是是以对方为主,考虑为客户提供盈利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切入供应链金融的时候,就在思考怎么样通过中企云链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引入互联网精英,把这个规模做到最大,我们要靠规模取胜,在这个过程中,让信息通过互联网得到传递,让信用能够得到对称,让伙伴能够共同盈利,让中小企业能够节省成本。
风险定价向整体模型转变
供应链金融从其诞生至今,就机遇与风险并存,其中伴随而来的信用风险、抵质押资产风险,物流监管方风险等不一而足。风险控制不仅是业内的一大难题,也考验着每一位行业领导者的智慧。
刘江告诉记者,中企云链刚进入这个行业时,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核心企业的信用向上游供应商传递,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是未来这种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为这仅仅摸清了产业链条。”
“下一步我们要基于以往的数据积累,重新将风险因素和资金的闭环做一个管理。”他说。这时候可以引入更多的资金方进来,资金方看到中企云链的风险模型后,就可以降低资金价格的定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原来模式下可能是年化8或10,现在在中企云链这个平台里,要把风险定价的级别降下来,把风险定价降到年化6和8中间,因为它向中企云链开放了产业链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我们给出了一个重新的定价,能够降低它们之间的百分比,这不仅是我们的价值,对于它们来讲,也是价值。
通过自身数据的输出,有时候难以自证清白,中企云链作为第三方或第四方,通过上下游供应链的关系,向资金方证明中小企业诉求的真伪,这将传统供应链单体的、割裂的风险定价模型转化为以产业链、生态圈、上下游为基础的整体模型。
供应链金融将迎第二春
刘江告诉记者,供应链金融非常适合互联网,它没有实体物体的交互,它只是信息的传递,需要验证信息是否真实、高效的,有了现代互联网技术,这个行业必然迸发出一个巨大的增长。也必将迎来供应链金融的第二春。
他认为,未来供应链金融还是百花齐放。
因为这个行业太大了,云链只是先行者在探索,以核心企业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一定会长期存在,因为他有产业的控制力,它只要想生存一定会生存下去,它不会烧钱,也会略有盈利,以资金方所做的供应链金融也会长久存在,它自己手里有客户,有资金。
刘江说,在第三方领域内,有可能形成一到三家寡头,“我们的目标是在这个供应链金融的第三方领域内做成龙头,很好地和核心企业与银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做一个配合。”
刘江充满信心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模仿中企云链的商业模式,说明我们就快成功了。大家都进来做这种模式,说明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当越来越多人都来做这个市场,说明我们快看到拂晓了,这是一个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