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在风控模型、信用评级、数据质量方面的突出优势,让跨境电商存在的融资授信门槛高、贷款利率高、交易成本高、难以向金融机构证明自身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问题有了解决之道。
文 / 京东金融企业服务群组 李岩峰 吴煜炀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10月刊
发达的科技无法让人穿越到千年前的古道,亲身领略陆上丝绸之路“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繁华,也无法还原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满市珠玑醉歌舞,几人为尔沉酣”的光明之城,但互联网技术、物流能力和金融科技正在筑建更为扁平的世界贸易版图,其中活力和创新的代表当属跨境电商。
与传统一般贸易比较,跨境电商灵活的贸易方式、日渐增长的全球需求、具备技术含量的产业链分工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投身到该行业中。
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再设2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并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倾斜,至此,全国共有3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外加由海关总署牵头的“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跨境电商行业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
根据相关统计,在政策红利加持和市场驱动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量在过去5年中以平均每年1.2万多亿人民币的体量增长,从2013年的3.15万亿增长到2017年的8.06亿,而2018年更有望超过9万亿人民币的规模。
传统电商巨头不断加大投入,新兴电商企业踊跃加入,中小微商家迎来新商机,物流、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也有意将资源倾斜,各方行政和商业力量力求在软硬件上的建设能够匹配或者引领跨境电商行业的前进步伐。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作为背后的巨大推手,无论是身为“带头大哥”的银行业,还是“后起之秀”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金融布局已成为关注的重点。
除了支持跨境电商平台类企业的发展之外,如何扶持中小微企业在“全球购”和“全球售”的浪潮中增强竞争力,更是普惠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
基于跨境电商的特殊性,以及众多市场参与者的不同核心能力,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可以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小微跨境电商商家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金融机构能够将传统金融逻辑与金融科技能力进行更好的结合,并将整合后的能力输出给跨境电商行业。
中国的跨境电商行业,除了几个电商平台巨头之外,实质上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比较、交流、交易的是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即我们所说的小B商家。
他们的个体体量无法达到世界500强或上市公司“绿巨人”般的规模,但却拥有“蚁人”一样虽小却充满力量的特性。传统的企业增长遵循线性递增模式,但在如今电子商务的时代,任何一个初创企业或小微企业都充满裂变成长的可能。
这个群体小而分散,热情极高,只要市场上提供了适合的土壤,他们就愿意落地生根发芽,长成一片茂密树林或缤纷花海。我们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就是这样的土壤,而金融则是湿润土壤的春雨,润物无声般地助其成长。
跨境电商小B商家所面临的金融痛点和其他行业里的中小微企业一样,但又有所不同。除了融资授信门槛高、贷款利率高、交易成本高之外,在跨境的特殊场景下,小B商家很难向金融机构证明自身的贸易背景真实性。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心有余但力不足,传统授信风控逻辑无法突破,只能开展“当铺”式的业务,即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来换取授信,这无形中对中小微企业关上了融资大门。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难题。其实,如果回归到最原始也是最经典的供应链金融理论“三流合一”,先化繁为简地搭建底层逻辑后,再抽丝剥茧的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相互验证后进行统一,那便可印证贸易背景真实性,从而使得整个业务链条中的相关方获得对称信息。
如上图所示,笔者罗列部分跨境电商场景中涉及到的业务数据,以一票货物出口订单为例,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明。
某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A基于订单向银行X申请融资,平台可提供商家信息给银行作为客户准入参考,同时交易信息当中包含了该笔订单信息,证明该交易是真是存在的。
商家A发货后,产生了物流单号,同时仓运配等信息也可用来辅证货物已出仓且在途。
海外买家收到货后,物流信息显示已妥投,且可从电商平台处获得交易信息确认买家已收货。
此时进入了电商平台与商家A的结算流程,可追踪到资金流是否已经收讫完成结汇。
通过对商家资金账户的监控,银行X可确保收到的货款不会被商家A提现。
该业务场景并不复杂,只是在执行过程中,至少有两点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并形成一致行动方案。
第一是如何解决“抓手”的问题。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中都可提供抓手,用来降低或控制风险。信息流自然是需要保证及时准确地传导商家和交易信息;物流则是货权流转的重要环节,仓运配不仅能追踪提供货物交易时点状态,更可以实现一定的货物控制;而资金流的闭环是重中之重,即在掌握融资款的流向之外,需要对商家在收款账户或电商钱包进行控制,把握第一还款来源。
第二是需要各方共建生态。如果把跨境电商行业看成是一个大生态,则从三流合一的维度,便可视为三个单独的小生态。每个小生态应确立一个核心数据来源,以及若干个辅助数据来源,用以交叉验证、建立信任机制和信用体系。生态的建立绝非易事,需要参与者志同道合且具备一定科技实力。
而参与者除了跨境电商、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以外,还需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行政单位的指导和协作。
在跨境电商的行业中,金融机构所面对的授信客户属于小额分散的商家,为了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业务成本,金融科技将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科技的能力在风控模型、信用评级、数据质量等方面较为突出。市场上的各大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大多数都有布局金融业务,发挥自身场景、流量、数据和科技优势,为各自平台上的商家提供融资服务,但仅限于自身的生态内,凭借自身对商家的控制力降低信贷风险。
然而如果小B商家脱离电商平台去申请授信,则之前所说的融资难的问题就又浮上水面。
因此,笔者认为,金融科技除了依附在电商平台之上,更要从产品逻辑、风控抓手、生态建立这几个要素出发,将ABC(AI、Big data、Cloud)应用于跨境电商金融业务,从平台化向智慧化全面转变,实现从数据整合、模型设计、结果输出的科技能力输出,站在乙方的角度服务于银行,利用银行资金成本低的优势,共同实现智慧普惠金融。
笔者相信,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的结合,为中小微企业铺建了一条通向海外的数字化的智慧“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