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的进程,每一轮技术革命紧随而来的,必然是对人类社会从生活品质到固有经济格局的彻底颠覆。区块链技术,被部分人视为继蒸汽机、电力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其应用将改变众多行业的现有逻辑。
区块链应用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现状,消息应用Telegram公司曾在其发布的白皮书中说:“区块链技术的现状与1870年时候的汽车设计相似:充满前景并饱受热爱者赞扬,但是低效而且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太过于复杂。”
不过,今年以来,对区块链及其应用的探讨日益升温。近日,“三点钟无眠区块链”微信群中,一些知名互联网和投资人士的交流,鼓吹者称其为“狂欢式畅谈未来”,不屑者则讥讽其为盲人摸象。烈火烹油下,这场技术革命的量级到底多大,一时仍是众说纷纭。
36氪近日专访了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研究员王钧。他认可区块链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但谈颠覆性却为时尚早。就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而言,在基础技术和应用范畴尚无重大突破,应当理性看待。
对于区块链如何产生“颠覆”,王钧认为,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在于减轻多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中小微金融,或是下一步最有可能出现“杀手级”应用的细分领域,而腾讯已在此布局。
在王钧看来,比特币等所谓的“数字货币”要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具有金融属性的配置资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密币仅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项应用。目前,各类ICO(包括IFO、IMO等变体)已具有非法公开发行的特点,而各种“虚拟货币”的炒作则极易导致金融风险。
以下为36氪记者专访的内容整理:
记者: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皆谈区块链。区块链的“颠覆性影响”是否被高估了?
王钧:我觉得现在用“颠覆性”形容区块链显然为时过早。如果没有10年前比特币的诞生,区块链也许到现在还是一个小众概念。数字计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人类的交互方式,从而极大提升了生产率和社会总体福利,这样的技术才称得上是“颠覆性”的技术。在基础技术和应用范畴没有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对于骤然升温的一些概念,我们更应该用理性、冷静的眼光去看。
毫无疑问,区块链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交易成本”是阻碍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长久以来,人类用“中心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成立公司从事专业化生产,即所谓的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区块链则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可能,即用透明的共识规则激励个体的行为,用精巧的块链结构降低个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合作效率的目的。目前适用区块链的场景还是有限的,未来区块链能否与各种生产活动有效融合,成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还有待观察。
记者: 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是否会进一步削弱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力?
王钧:首先,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一直没有被削弱。近几年,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还是合作大于竞争,双方共同推动了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和中介成本的降低,未来还将保持这个态势。
传统金融机构在区块链应用上可能还处在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区块链只有和场景有效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而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场景理解更深更透。而且,很多适合区块链的场景都不是显性的,也许只是金融链条上的一个小环节,但嵌入区块链技术以后,就有可能解决整个体系的大问题。金融机构在挖掘这些关键场景上有一定优势。
记者:除了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在哪些细分金融领域最有可能出现“杀手级”应用,为什么?
王钧:有人将比特币与黄金对比,但人类使用黄金作为交易媒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还实行过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比特币等所谓的“数字货币”要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具有金融属性的配置资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交易成本的主要原因,比如典型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区块链的最大价值在于减轻多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沿着这个思路,我认为中小微金融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区块链应用领域。这块腾讯区块链也在重点布局。
记者:有一种意见认为,区块链最终还是大公司的天下,而非中小公司,你同意吗?
王钧:区块链技术的落地还是要看场景。因此,一些对行业和区块链都有深刻了解的中小公司很有机会。区块链是一项技术,不是一个商业模式。
记者:2018年大公司还会持续入场区块链吗?
王钧:今年还是区块链应用的起步阶段,市场需要大家的共同培育。
记者:不少区块链项目都进行ICO募资以求发展,而中国监管层正逐步收紧对数字货币的监管,这是否会扼杀区块链的创新?
王钧:不会。加密币仅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项应用。目前,各类ICO(包括IFO、IMO等变体)已具有非法公开发行的特点,而各种虚拟货币的炒作则极易导致金融风险。我认为,国家近期的一些监管措施来得非常及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政府对于区块链技术则一直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各个层面积极推动区块链在真实有效行业场景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