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欧网
1、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第一,客户需求的变化导致货主企业经营模式和增长驱动力的变化。换言之,就是如果货主企业经营模式和增长驱动力不变,企业的物流难以独自驱动重大改变,那么物流企业的变化也无处落地。因为物流属于企业的支持职能部门,为销售和经营服务。而恰恰在过去的2到3年之间,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增长驱动力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并出现了各种说法:经济新常态、新零售、无界零售等。
如在企业经营模式方面,已从push(推动)转为pull(拉动),增长驱动从生产者主导变为消费者主导。在推动式增长方式下,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销商体系;但在拉动式增长下,企业的服务对象更多开始要考虑终端消费者。而且,企业的销售渠道也开始迅速多元化、扁平化。
第二,质量和效率成为企业增长新动力。在过去容易实现快速增长的时代,效率并未得到真正重视。但自2015年以来,粗放式、简单式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企业逐步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增长,成本、服务、效率越来越重要,而且努力通过技术驱动,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第三,整合资源成为提高物流企业业务效率新动力。电商平台主导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新型融资形式,对参与各方而言都能从中获益,并进一步优化各自的业务形态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如今,排他性逐渐消失,开拓物流层面资源整合局面需通过物流企业来实现。
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如订单越来越碎片化——从低频次、大批量向高频次、小批量变化;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企业逐渐建立起能够服务于所有渠道的物流体系;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当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时,服务就变得更为重要。其中,物流作为触达终端客户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服务体验。
2、“动”起来的供应链
当物流模式发生变化后,其供应链也将“动”起来,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产业整合在加剧。货主企业会根据不同订单的特点、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服务要求与提供该品类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直接合作。这相较于过去只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其运营管理更加动态、更加灵活。其核心原因就是,前端订单结构的多元化。
第二,产业供应链作为一种生态开始与金融生态结合。随着技术和外部条件的成熟,货主企业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直接采购,以缩短外包链条。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货主跳过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和中小型运输公司合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和司机、信息中介合作。如此一来,传统的多层外包链条会越来越短,这不仅直接降低了成本,而且保持高度灵活性和竞争性。
第三,信息和身份的双重透明。信息透明指的是全链条追踪信息的透明;身份透明指的是货主企业可以清晰地看到全链条中的各项操作以及信息更新等。
第四,增加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渠道,以及科学的贷款产品,将有利于持续健康的经营。供应链金融平台依托于供应链,从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几个方面入手,一改往日小微企业金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促进了中小商户的融资模式升级,加速产融互联。
第五,产业链联合。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来解决上下游的,通过交易信息,供应商和经销商,M+1、+N的金融服务模式,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核心的是通过物流和信息流,再给这些企业进行授信,提供信贷支持。跨越组织之间的协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跨组织协同带来的效率提升是不容置疑的。真正规模化的跨组织协同将作为一大重要的趋势,值得各方期待。
第六,金融科技成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主导力量。这种动态网络与静态网络在逻辑和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技术、操作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如今这些因素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一一得到了解决,而且还在继续深入。
3、大数据深入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最终是要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与传统金融相比,供应链金融不再单纯看中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等静态数据,转而对企业的动态经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在掌握了大量的动态客户交易信息之后,如果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也是无法有效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的。大数据的应用或者说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在“互联网+“浪潮下的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的另外一大发展趋势。
大数据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可以快速地帮助各参与主体进行大量且非标准化的交易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并且可以帮助参与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资服务的实现效率。
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领域必将产生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服务类型,从而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来源:亿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