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心愉 来源:愉见财经(ID:fish-finance)
“如果那山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大山走去。”
这句话是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在两年半前的一场员工大会上说的。彼时,很多人、甚至包括银联自己人,都把当时的状态比喻成在水流湍急处“裸泳”:一方面,享用了12年的特许经营权几近殆尽,所谓“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白热化,内外两座“大山”压顶。
内有移动互联江湖酣战。这种竞争甚至可以是非对等的,发改委的定价圈得住“线下”管不了“线上”,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后,最早拥有二维码技术的银联停下了试点运用,但竞争者偷换“被扫”概念为“主扫”后,二维码支付铺天盖地袭来,“滴”一声把本该属于银联卡的市场份额就扫去了线上——移动互联支付巨头们靠直连银行达成闭环后的清算领地。
外有Visa、万事达卡等老牌清算组织的虎视眈眈。这种竞争不止是在境外市场上对银联的崛起采用重重抵御(比如有某境外卡组织攒动部分商户拒绝受理银联卡),也是在境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全面开放前夜的备粮攻城,甚至不惜偷发直接可在境内刷人民币的所谓“外卡”来抢跑。
银联选择向这“两座大山”迈步。从那一年开始,“愉见财经”也越来越多地在采访中听到银联人士说一个词——
“主动求变。”
求变,变什么?
那一年有次采访间歇,时文朝说起他接任银联以后的一个习惯,每天深夜办公结束后,他都会在一张沙发椅上安静沉思,既思考银联当下脚步,也思考这条路的发端——银联是谁?卡组织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如何分辨在支付生态里的圈层结构?
回归基本面。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决定了银联要怎么变。
变得大胆“创新”,为让利润好看故事好听而无所不为?依托支付的扩张其实并不难,因支付天然接近现金流向,有数据有场景,具备靠撬动金融信用的支点去做“杠杆”的便利。如果要做,则从“汇”上溯至“存”“贷”,走向“T+N”的理财逻辑或“T-N”信用逻辑,有着65亿张发卡和银行业内合纵连横关系网的银联,优势得天独厚。
事实上,时文朝的案头也时常摆着此类创新经营提案。外界所见“老实保守”的银联,其实从不缺会开洞的大脑。
但是银联没有变在这里。中国不缺一家利润越顶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但缺一个“不争”的卡组织、一个做基础服务的真平台——不与渠道争入口、不与机构争账户、不与收单争场景。
大道至简。既然是平台,就该有边界。
“既然你成了你,就应该心无旁骛,做好自己。”时文朝说。
那么如何“做好自己”,又该“变”在哪里呢?“要有产品、有规则、有品牌、有标准体系,有多元化的参与主体,有增进效率的规模经济,有分工协作的平台秩序,有因势利导的顺时运营。”这是银联向“愉见财经”给出的“好平台”定义。
取舍之间。成为好平台意味着放弃专业价值,转而追求生态价值,而生态的价值在于“开放”和共同“进化”。
现在和未来的商业竞争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生态之间的竞争;市场的逻辑不再是简单的“谁强谁就赢”,而是谁进化得快,谁能找到更多的协同进化的伙伴,谁就能生存。因此,扩大生态范围、推进协同进化是银联之“变”中的要务。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是市场以为银联在NFC(近场支付)一棵树上吊着,但银联转身就携产业各方,在两个多月前召开发布会推出了真正金融安全级别的银联标准“二维码”。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联已然“双管齐下”。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是在两个月前的那场二维码产品发布会上,不止有监管坐镇,不止有各大银行、各大非银支付的悉数到场,不止能用“云闪付”的统一口令协同Apple Pay、SamsungPay、Huawei Pay、Mi Pay齐步共赢,还有让外界意想不到的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高层出席。
老套的市场评论还在制造银联与互联网企业的对立意象里刻舟求剑;而银联的开放,是早已伸出手拉上不同资质的产业各方,一道上路、协同进化。
“中国银联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产业各方一道以提高高效便捷安全支付服务为共同目标,在创新支付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积极探索,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领域。作为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银联的标准二维码产品有助于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二维码互联互通。”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在发布会上如是表述。
老话说:“没有不合适的人,只有不合适的位置。”这句话延展至银联的生态范围,就是“没有不能入网的机构,只有不同的资质”。事实上在银联“云闪付”旧有覆盖的NFC业务中,其早已与京东、美团开启合作。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穆荣均提及银联对“四方模式”的坚守,因这意味着“共建共荣、分工明确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长期生命链基础”。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在于顶得住改革之难,向自体动刀,进化出一个更垂直、更适于前端开拓、更能支撑移动互联新业务的组织架构——新成立七大部门、两大专项工作组:机构合作部、商业服务事业部、金融与民生事业部、银联钱包事业部、银联科技事业部、大数据部、企划部、“云闪付”专项工作团队、无卡业务专项工作团队;而在过去15年里曾位居核心的的市场拓展部、银行服务部、产品部全部被拆分。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体现在“6·2”银联优惠主题活动、“7·18”ApplePay主题主题活动,已经展现出一个越来越不一样的银联。“62”在市场的认同中,已经逐步与“双11”、“双12”、“京东618”并列,成为四大全民狂欢消费节日之一;在银联的合作下,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半都“无为而治”的ApplePay,终于“接了地气”会用中国消费者习惯的补贴模式来获客和培养市场;如今走进便利店,原本还问“什么呸”的收银员,已经能熟练使用ApplePay了;我们已经很久没听到那句对银联“垄断”的负面评价、也再没听到银联提它的“特许经营”,尽管到今天为止,行政意义上,境内清算市场还没有正式被准入的第二家。 如果有人问,哪家“中字头”企业,曾经“烧钱”只为各方建设起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至今净利润尚不及第一大行的一家大支行,面对庞大C端市场,却可以像一家互金机构那样俯身做营销?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会不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对上面这个问题回答出“中国银联”?市场会给出答案。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贯穿全球。以二维码体系为例,银联可没有在自定义体系里自家标准二维码自家用,而是以一套成体系的技术、架构与规范(比如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实现全球实施可行性等),促动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 以中国银联为组长的EMVCo(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二维码标准工作组历经一年的研究论证,已于近日由EMVCo正式面向全球发布《EMVCo 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此二维码标准与银联二维码兼容。短短时日,银联二维码支付已经走向香港、新加坡等地,东南亚、东北亚、中亚各地商家也将陆续开通。 银联的进化和开放,还推升其为中国在国际商业舞台上又夺一枚“金牌”。据权威调研机构RBR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银联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支付方案提供商。去年,全球支付的数量达140亿张,其中银联卡的市场份额已扩展至43%,一举超越了Visa和万事达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