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票业务发展出路在哪?

2017-12-08 15:18:33

来源 /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课题组


导语


近年来,商业承兑汇票(以下简称商票)无疑成了票据市场的热门话题,商业银行、票据中介和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纷纷布局商票业务。


商票毋庸置疑前景广阔,但发展现状堪忧,各方似乎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我国商票业务发展的出路在哪?


一、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一)商业承兑汇票是什么


商票是指由购货方承兑,约定在未来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销货方的商业汇票。其具有权利义务明确、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等特点。由于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主体往往是信用资质优良的大企业,流转后手持的则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因此在宏观政策紧缩背景下,这种债务工具可以为陷入融资困境的诸多中小企业提供一种选择。


(二)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不同点


虽然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票)同属于商业汇票,但与其不同,商票并不由银行信用产生,而是由购货方的商业信用产生的,是依托于购货方的商业信用,直接向销货方进行延期付款的方式。因此,商票的手续简便,无需在银行柜台办理出票,也无需向银行缴纳手续费及保证金。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商是一种简便且节约资金成本的融资方式。


商票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为基础,相对于银行信用其信用等级还是稍弱一些,许多商业银行担心在商票到期时企业不能兑付而形成的新的不良资产。因而在商业银行里商票相对于银票办理贴现业务准入门槛较高,办理商票业务受到客户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审批流程、银行可贴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仅认可在已经其自身银行系统内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评价等级较高的企业,并有限度地给予企业商票的机会。同时,在办理商票贴现业务时,商业银行比照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要求,审批严格、业务手续繁琐,影响了持票企业融通资金的需求。


(三)发展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重大作用


1、对企业、商业银行及各投资主体的作用


企业使用商票,不仅可以延迟其支付货款的时间,降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还能节约资金使用的费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发展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的商票,促进资金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流通,增加企业活力,从而活跃商品市场交易。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既是服务客户的市场需求,也是主动创利的好工具,常见主要有商票保贴、商票贴现、商票衍生品的投资业务。商票保贴业务可以有效缓解银行信贷规模紧张,而对企业提供服务,提高企业对银行的粘性,同时通过洽谈可以获得一定存款保证金。商票贴现因价格较高,银行可以获得远比银票收益高的资产,且这种资产类标准化,易于流转和创新。商票结合其他业务品种,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服务,提升银行服务能力。


当前各投资主体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票据创新业务,可以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带来很多收益高风险低的投资产品,丰富了金融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品种,如商票ABS,商票资管计划等。


2、促进我国商业信用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环境


商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对收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券凭证,对付款人而言是一种债务凭证,所有票据当事人都必须依法行使票据权利,依法履行票据责任。相对银票,运用商票对企业的信用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企业诚信守信,其签发的商票在市场上就会被广泛接受。商票的发展使得企业依赖商业信用,促进企业规范信用行为,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对于市场主体增强信用观念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相对增发货币而言,能更有效促进我国GDP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一个典型现象是M2/GDP的不断上升,从1978年末的0.32到2016年末的2.08,GDP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货币供给增长速度,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拉动效益边际递减。即使如此,在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的背景下,由于金融体系不能将其集中的资金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社会各界还是不断发出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


在此背景下,多用票据、少发货币可作为有效对策,缓解当下经济困境。央行应将M2增幅下调至10%以内,尽快缩小存贷利差。以多用票据,少发货币的创新理念,引导企业广泛运用电子商业汇票,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加速货币资金周转,才能从根本上真正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发展电子票据尤其是电子商票是货币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商业汇票具有支付工具和信用工具的综合功能,以上下游关系密切的产业链龙头企业或集团企业为重点,作为应收、应付款工具,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使用电票。进一步普及电票账户,推广电票直接支付功能,从而实现零成本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GDP健康快速增长。


二、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现状和困境


近年来,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市场使用率偏低,其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但商票交易量逐步上升。各类银行商票业务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些银行甚至并未开展商票业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下面将围绕着我国商票发展所陷入的困境展开论述,以期找出相应的出路。


(一)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总体发展情况


1、我国商票业务总体规模和运行情况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商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6〕385号)出台以后,商票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为2162.53亿元,贴现发生额为26371.64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4.69%和3.39%。(其中,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和交易量分别达到43946.60亿元和752323.59亿元。)按照地区来看,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业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贴现余额东部地区占比69%,发生额甚至高达81%。从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的平均值来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水平大致持平。其中,商票在发达地区有较快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和宁夏等地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交易量为零。

这些年来,商票发展相较银票仍旧缓慢,但交易量有明显上升。2016年全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0.50倍和3.34倍,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9%和11.96%。尤其在2015年我国金融机构商票贴现余额和发生额达到近年来最高值,贴现余额为2648.20亿元;发生额为69679.00亿元,占当年GDP的10.11%。


2、各类型商业银行商票业务经营特点


各大银行商票业务的经营特点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大体上来看,国有银行拥有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网且风险防控能力较强,但其对商票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商票产品种类不多,因此商票业务量在其庞大的业务量中占比较少。城商行商票业务开展程度更低,大多银行不愿意承受风险,因此商票业务开展的积极性不够高;股份制银行商票业务开发相对较好,业务产品多种多样,产品细分明确全面。


其中,招商银行针对票据单开了票据业务板块,业务比国有银行更加详细,主要包含商票贴现业务、商票保证和商票保贴等业务;光大银行票据业务更为比较详细、全面,开展的商票业务主要包括商票承兑人保贴业务、商票贴现业务和商票包买业务等;民生银行设置了专一的票据业务板块,而且对票据业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管理,并包含了详细的商票业务产品,种类齐全,细分合理。


(二)我国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困境


1、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1)传统授信的匮乏和低效,导致商票贴现、转贴现等均只能面向各自的白名单客户小范围开展。企业的授信额度、信用等级等因素导致了商票贴现业务在银行办理的准入要求较高。一般只有像石油、电力、钢铁等国家重点发展的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信誉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等,才被有限度地给予办理商票贴现业务的机会。同时,银行授信审批严格、业务手续较繁琐、历时较长等严重影响了商票的开展。


(2)商票保贴等增信业务还没有得到银行间的互信认同,导致商票还只能在小范围流转。商票与银票相比,其签发和流转均依赖于企业的信用。一些银行推出的商票保贴业务能在银行给予企业授信额度范围内予以保证贴现,但目前在信用等级和流通性上还是低于银票,市场认可度仍旧偏低,未能达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有效结合。


(3)银行基于风险和自身收益的考虑,推动商票发展动力不足。银行开展商票贴现业务,首先会面临商票到期无法兑付的问题;其次需要防范空头汇票的风险等;最后对企业评级授信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会加大银行管理成本。企业若大力签发商票,银行对企业高利率的流动资金贷款受到影响,同时银票的手续费和保证金收入会相应减少。综上所述,银行推动商票的积极性较低。


2、商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使得商票在企业间背书举步维艰


(1)商业信用评估机制的缺失或在商票运用上的不普及,导致商票流转困难重重。我国当前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信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等导致企业间互相信任程度不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一般来说,受票人只愿接受合作密切、规模较大的企业所承兑的商票,尤其不接受异地商票。收票后企业大多选择到银行申请贴现或到期收款,很少进行背书转让,这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动性。


(2)商票兑付问题频发,加大对商票信用环境的担忧。商票的付款期限较长,影响兑付因素多。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难以有效控制,很可能出现承兑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付款时企业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早先某公司就曝出不能按期兑付的商票金额高达4.56亿元。实际上,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集中爆发债务危机,发行商票成了白条,兑付之日遥遥无期。同时,《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商票违约、无理拒付等行为处罚力度显得偏低、手段落后,对商票违约的惩戒机制不健全,持票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使商票难以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工具。


3、企业观念落后业务投入较少,不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


(1)部分企业对商票的功能了解不够、观念落后成为商票推广的较大障碍。商业银行对商票业务的开展不够积极,加上部分地方经济不发达,企业对商票的功能和优点认识不足,认为现金、支票等结算工具更为简单方便,从而在根本上制约了此项业务的发展。此外许多企业观念落后,甚至不愿意接受商票。


(2)企业不够重视商票,业务投入力度不够。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投入较少,使商票业务缺乏办理的基本条件。且企业仍以纸质票据为主,停留在手工开票的阶段,随着我国票据业务进入电子化时代,这对企业推进商票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4.商票创新没有突出自身特点,与同类产品不具竞争力


(1)商票ABS比照信贷资产设计,没有体现票据本身的类标准化的优势,价格居高不下。在企业ABS市场,客户的信用资质可能不足、公开信息较少是阻碍票据ABS产品发行的难点。从江苏银行和平安银行相继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发行的商业承兑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两单产品均从基础资产层面入手做了增信,但这可能会占用银行相关额度或增加资产挑选的难度,进而增加了产品的发行成本。


(2)商票资管的投资方没有完全市场化,导致商票资管只局限各自的白名单客户。不少银行介入票据资管计划主要是出于“消规模”的目的。由于商票的风险相对于银票较高,且商票资管的投资方需得到银行的授信,但审批时间较长、操作效率较低,目前商票资管的规模依旧很小。其实像券商等有能力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商票资管计划仍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是涉足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国商票的发展仍旧较为缓慢,而银行授信的匮乏和低效,是现行商票发展陷入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构建尚未健全,大大束缚了商票的流转性。而企业观念落后、商票产品创新力度不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票的发展。但商票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理应针对这些困境找出对应的出路。


三、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出路和建议


(一)构建后端商票持有的笼子


商业银行作为持有商票的大笼子,目前这个笼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授信问题要解决,需优化商票主体授信流程,提高业务操作效率,扩大覆盖面。二是人民银行可运用再贴现工具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办理商票的贴现和转贴现,提高商票的效能。三是在全国性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之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尽快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仓库,完善对客户的信用评级标准。四是商业银行还可推行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担保支付机制和企业信用定期考评制度等方式提高商票的标准化,为商票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创造条件。


融贸通联合国内众多国企,央企,实力民企整合全国贸易金融产业链,提供上市公司商票融资,贸易流量服务,供应链融资!我们全流程管控供应链资产交易平台愿和金融圈朋友一起合作发展。融资,资金方加盟,专业金融群申请,请联系 HENRY 微信kmart2011


商业汇票持有的另一大笼子为投资主体。票据业务日趋复杂,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日趋呈现多元化经营、多方位发展、多样化产品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具有良好资质的机构进行票据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盘活存量票据资产,同时,将票据理财和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作为未来跨市场投资运作的主要模式,形成票据资产托管业务、电子票据业务、票据衍生产品、企业或银行票据池等服务型业务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以票据集中、电子化管理带动票据资产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高效的交易环境


1、大力推广电商


加快电子化,推动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电票可以有效降低伪造、变造风险,提高效率,对商票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而目前我国的电子票据系统仅开通了商业银行和部分大型企业的财务公司,电子票据市场的配套设施和运作机制尚处初级阶段,大大局限了票据电子化步伐,因此应当大力推动电子票据业务的发展。建议将电子票据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和监测范围,充分发挥电子票据的优势;尽快建立并完善电子票据系统,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在票据业务当中给予电子票据业务更多优先支持,鼓励电子票据业务发展。


2、培育市场增信机构


通过对发行人的信用进行辨析、分离、重组并购等增信措施可以降低票据违约概率或者减少违约损失。当前我国的信用增级的实现方式一般分为内部增信方式和外部增信方式,其中担保增信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外部增信方式,发行人通过专业担保机构或关联企业进行担保增信,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发债主体门槛,扩大融资范围。此外,将多种增信方式进行搭配使用,还可以增强集合票据的增信效果。

图1 基于信用增级角度的集合票据融资模式设计框架图


3、引导中介机构尝试和支持商票创新


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程度和速度势必要与之相配套。票据业务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应当推进票据业务跨市场运作,吸纳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及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交易所等成为参与主力。其次,应当通过发展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管理、票据理财等业务,构建完整的存量票据运作模式。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特别是小微企业,也将吸引更多的券商、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参与。


4、创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信用环境不仅仅包含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的创建和完善度,还应包含由重信守诺的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群体中的普遍认可度。良好的信用环境对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约束各种不利于经济的行为,使资源能更好的配置,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促进我国的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相反,恶化的信用环境则会从多方面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地削弱,产生金融抑制效应,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打通商票前中后端的一体化


1、银行机构作为目前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应着力授信、贴现、资金端的统一推动和管理


目前,银行机构成为商票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商票的授信不同于银票,是对企业而非金融机构,对企业授信一般是公司部门和授信审批部门操作,相对同业机构授信复杂度高,效率慢;商票的贴现一般是在是票据部门负责;而商票衍生品的投资又是金融市场部负责,其操作原则完全按照穿透运行,很明显商票的流转全流程不像银票那样相对由票据部门统筹推动和完成,在银行内是割裂的。因此,商票的推动必须引入加快银行内前中后端的统筹,如在票据部门开设企业授信岗位,票据衍生品岗位,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商票的主体授信,后端的交易,从而改变目前的割裂停滞不前格局。


2、社会投资者作为未来潜力渠道,应加快培育增信机构、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的统一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金融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进而推进票据业务的跨市场运作。目前票据业务的参与对象不仅局限于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各类证券、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及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日益成为参与主力。作为未来的潜力渠道,广大增信机构、中介机构及资本市场应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经营规范,构建完整的运作模式。


我国的商票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着力解决后端商票持有的问题,前中后端一体化推动的问题,改善交易环境,引导中介机构的参与商票的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商票业务走出目前的尴尬困境,才能发挥商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推荐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34号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
| 2022-01-29 17:20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1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全国有32万户...
| 2022-01-28 17:20
近期,“内卷”可谓彻底的火了一把,大有提前锁定2021年年度10大关键词之首的势头。&ldquo...
| 2021-07-08 11:03
来源:小颖言税微信公众号什么是差额征税?差额征税如何开票?今天,带大家梳理差额征税有关概念,如果你也有这些疑惑,快来收藏...
| 2020-08-11 17:27
内部控制的权威人士Adrian Cadbury爵士曾经说过“公司的败绩都是由内部控制失败引起的”...
| 2020-08-11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