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监管层再融资政策收紧,上市公司定增的规模也持续压缩,不得不另谋融资渠道多元化。除了可转换债和配股等融资形式成为部分优质公司的新宠外,记者发现,应收账款融资也开始受到上市公司的欢迎。
应收账款融资之所以能成为上市公司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一个选择,一方面是因为A股公司有日趋庞大的应收账款规模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则与保理业务无需资产抵押、善于盘活存量以及优化财务报表的作用有关。从更深层次考量,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融资的诉求可能只是一个缩影,随着企业“降杠杆”的推进,盘活自身存量资产的新需求会不断出现。
应收账款规模 远超净利润
A股公司近年来应收账款总额居高不下,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以近两年具有可比性的“前半个赛程”为例,根据Wind统计数据,上市公司2016年半年报应收账款总额为3.59万亿元,算术平均值11.6亿元;而根据2017年半年报,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已经增长到4.14万亿元,算术平均值也已经增长到12.7亿元。
例如,上半年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三家公司虽然营收规模庞大,但是应收账款金额也连续超过千亿元规模,中国中车、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字头企业也均在500亿元规模以上。
应收账款规模的庞大,通过与“落袋为安”的净利润规模对比,更为凸显。根据Wind最新数据,A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总额为1.67万亿元,算术平均值为4.99亿元,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净利润规模。
为什么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规模会出现持续增长呢?某机构供应金融链负责人记者采访时分析说,随着买方市场的不断发展,赊销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运营常态,同时由于资产、资金和信息的不匹配,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上市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交易周期。
但上述人士同时强调,应收账款数额高,已经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通病”,在占用资金的同时,倘若催讨不力或控制不当,更可能形成坏账。
“盘活”应收账款
随着应收账款体量的日趋扩大,加上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的收紧,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借助应收账款融资,谋求再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这点不仅得到了保理业内人士的证实,而且上市公司的相关公告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瑞康医药今年8月2日发布公告,拟发行首期资产支持证券。具体来看,公司拟将公司及特定下属子公司持有的不超过15亿元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由兴证资管通过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受让该等基础资产,发行首期资产支持证券。交易标的为公司及特定下属子公司向买受人销售医药、耗材、试剂、器械等物品产生的应收账款及其附属权益,债务人则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除了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以实现应收账款变现之外,将应收账款直接转让给保理公司也成为上市公司盘活应收账款的一大招数。
应收账款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其金额多少与企业的周转资金密切相关。某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一方面,应收账款过多,企业的流动资金会相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应收账款过少,可能是企业销售量少,也可能是应收账款到账速度快。整体来看,前一种情况明显不利,后一种情况则能增加企业流动资金,但可能会影响企业潜在的客户和消费者。为此,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中,上市公司乐于选择通过应收账款融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商业保理服务办理便捷,不用抵押;盘活应收账款融资是上市公司一个新的融资渠道;优化报表,进行市值管理。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选择何种方式,应收账款的盘活和管理,对于相关主体而言,意义明显。瑞康医药证券事务代表王秀婷分析说,这有利于优化公司财务结构,减少应收账款对资金的占用,从而缓解公司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