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王丽娟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就供应链创新发展出台纲领性指导文件。
《指导意见》提出今后供应链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中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文件出台的相关内容和中国供应链未来发展的特点和战略趋势专访了知名物流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
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国家最重要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时报:国务院此次对供应链创新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您认为此政策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
魏际刚: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联结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协调、优化和管理,使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最优,从而使消费者需求信息迅速得以反馈。而且,生产厂商也可以据此对产品的增加、减少、改进、质量提高、原料的选择等作出合理判断,保证供需平衡。
近年来,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变化,供应链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可以说,21世纪企业间、产业间、国家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的竞争。
从国际上看,欧美日等国家高度重视供应链的发展,将供应链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把供应链战略作为重要战略,而且这些国际知名企业在供应链实践的丰硕成果表明,供应链可有效实现供应与需求的良好结合,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国务院办公厅此次出台《指导意见》,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国务院层面第一次对供应链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向全社会发出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息,中国产业发展将进入到“供应链+”的新阶段。“供应链+制造”将促使制造业利用供应链管理方法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供应链+服务”将使服务业在供应链模式下得到更加细分和融合,实现服务业升级;“供应链+物流”将激励一批供应链管理型物流服务企业的服务创新与变革;“供应链+金融”将实现物流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齐头并进,共谋发展;“供应链+技术”将促进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型。中国各产业要全面迎接“供应链+”时代的到来。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将对中国产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魏际刚:加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对中国的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一是供应链将降低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减少重复生产和浪费;二是供应链使得核心企业能够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剥离,由第三方管理,既强化了企业核心优势,也使整个行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三是供应链将企业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分享外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最低,使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四是供应链整合相关方的核心优势,能够使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达到最大化,从而使产业竞争优势最大化;五是通过供应链的电子网络及时与国际供应商和客户产生联系,从全球生产网络中获取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并紧跟全球产品市场的需求步伐;六是供应链网络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具有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分享供应链中其他技术节点的业务流程再造的正外部性。
加快构建和优化供应链是当前最重要的战略任务
中国经济时报:英国市场调查机构马基特公司在今年年初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已经“一跃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中心”。您认为中国目前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如何?距《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差距如何?
魏际刚: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第二创新大国,但远不是强国。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与运作模式大多是自成一体、较为封闭,不太注重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制造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缺乏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共同获利的价值链,难以有效满足顾客在成本、质量、交货时间、体验等方面的要求,也难以形成灵敏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和互动格局。
这种状况极不适应中国当前正在发生的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方式深刻转变和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内在要求,与《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差距很大。
面向未来,中国将会成为全球重要的供应链服务、管理与创新中心,加快构建和优化中国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供应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加快推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与上下游企业、最终消费者共赢为目标,有效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实现企业间的无缝对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形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的最优化。重视通过大数据和云服务促进供应链持续变革。
这些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和市场繁荣,保障民生等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数据化是未来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发展特征
中国经济时报:《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近年来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增长点,同时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也是解决其融资难的一剂良方。您对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有何看法?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有什么特点?
魏际刚:供应链金融能够实现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多方共赢,是未来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国内银行业息差收窄的形势下,实体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须借助供应链金融创造新的利润点,推动金融业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实现金融与实体企业合作共赢。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能够有效地破除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国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供应链金融电子化、数据化、多元化和生态化发展特征日益明显。在大数据、移动技术以及电子商务深入应用和发展的形势下,在服务领域、技术手段和目标市场等方面,物流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会呈现出以下一些发展趋势:一是在线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实现了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全覆盖;二是移动和大数据技术成为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三是跨境电商成为供应链金融未来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化与生态化已成为在线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多元化趋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动了供应链金融目标市场的转变,目前在线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均呈现出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的相互渗透,二者逐渐成为供应链金融在目标市场方面发展的典型代表。
此外,数据化是未来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发展特征,而移动金融与大数据金融则代表了供应链金融数据化的主要方向,二者是信息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最佳实践。多元化与生态化的深化促进供应链金融在服务领域的拓展,供应链金融从国内市场逐渐向跨境贸易转移,跨境电商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跨境贸易的最佳切入点。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中国供应链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路是什么?
魏际刚:中国供应链中长期发展战略思路应该是:围绕经济高效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提升、生产流通消费现代化、国家经济安全、人民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任务,全面推动行业、区域、企业以供应链理念为引领,以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管理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人力资源和组织变革为保障,在更大时空范围内构建供应链体系,消除供应链环节的短板,推进供应链协同化、一体化、精益化、敏捷化、柔性化、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金融化、全球化、区域化、绿色化、生态圈化进程,实现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通畅、高效、安全,以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